文章解析

huā
yǐn

朝代:宋作者:舒岳祥浏览量:3
shuí
shí
wéi
huā
yǐn
táo
qián
hòu
yǒu
lián
wēng
luò
huā
bié
yǒu
yáo
ài
lián
tóng
tóng

译文

有谁知道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呢,陶渊明之后,有周敦颐能领会这份意趣。落花另有邵雍喜爱,这种情怀与周敦颐的,究竟相同还是不同?

逐句剖析

"谁识菊为花隐逸":有谁知道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呢,

"陶潜以后有濂翁":陶渊明之后,有周敦颐能领会这份意趣。

"落花别有尧夫爱":落花另有邵雍喜爱,

"此意与濂同不同":这种情怀与周敦颐的,究竟相同还是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花隐》是南宋诗人舒岳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花”为线索,串联起三位文人与花的关联。诗的前两句点出菊花的隐逸象征,提及陶渊明奠定其内涵,周敦颐(濂翁)承继此精神;后两句引入邵雍(尧夫)对落花的偏爱,以“同不同”的设问,将其与周敦颐的情怀对照。全诗通过不同花意象,展现“隐逸”的多元形态,暗含对文人精神共性与差异的思考,语言平实,意蕴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文派代表人物

舒岳祥(1218~1298?),南宋诗人。字舜侯,一字景薛,人称阆风先生,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宝祐进士,授奉化尉,终承直郎。宋亡不仕,讲学以终。舒岳祥是南宋永嘉文派发展到晚期时的代表。其诗自然流畅,清新恬淡,颇具陶渊明诗之神韵,但因为身遭亡国之痛,亦不乏慷慨悲歌之作。著有《史述》《汉砭》《三史纂言》等,诗文集盖总名《阆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谁识菊为花隐逸,陶潜以后有濂翁”聚焦“菊花”与“隐逸”的关联,串联起两位文人的精神共鸣。前句“谁识菊为花隐逸”,点出菊花作为“隐逸之花”的文化象征意义,这一意象的奠定,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他“采菊东篱下”的诗句,让菊花成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标志,故诗人以“谁识”强调其独特内涵。后句“陶潜以后有濂翁”,将视野延伸至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虽因《爱莲说》广为人知,但也常借菊花抒发情怀,其诗文中对菊花傲霜独立品性的赞美,体现出与陶渊明相通的清高之志。诗人认为,在陶渊明之后,周敦颐是真正领会菊花隐逸精神的继承者,暗含对二者精神契合的肯定。后两句“落花别有尧夫爱,此意与濂同不同”转向“落花”,引入另一种文人情怀,并以设问引发思考。前句“落花别有尧夫爱”,写北宋哲学家邵雍(字尧夫)对落花的偏爱。邵雍的诗作常以落花为意象,如“落花流水两无情”,展现出对自然荣枯的通透观照,他眼中的落花,并非衰败的象征,而是自然循环的必然,蕴含着顺应天道的豁达。后句“此意与濂同不同”,以问句收束,将邵雍对落花的“爱”与周敦颐对菊花的“隐逸”情怀并置。二者的差异显而易见:周敦颐借菊花体现坚守与清高,邵雍借落花展现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但诗人并未直接作答,而是留下“同不同”的悬念,引导读者思考:尽管寄托对象不同,二者是否都暗含对世俗的超脱、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留白,既尊重了意象的独特性,又暗含对文人精神共性的探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下一篇:宋·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