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成新列":种植的竹子已经长成整齐的新行列,
"移兰即旧阴":移栽的兰花很快就形成了旧有的树荫。
"老铛犹有耳":老旧的锅还保留着它的把手,
"古柳已无心":古老的柳树已经没有了生机。
"得句添杯满":得到好的诗句就斟满酒杯,
"贪炉到夜深":贪恋着炉火温暖直到深夜。
"篝灯聊点校":点燃灯笼姑且进行校对,
"春水没衣砧":春天的江水淹没了洗衣的石砧。
# 春水没衣砧:自注:用其辞意。
南宋诗人
叶绍翁(1194?~?),南宋诗人。本姓李,字嗣宗,号靖逸,浦城(今属福建)人。曾入朝为官,后隐居西湖。叶绍翁博学工诗,尤以七绝见长,善于写景状物,如《游园不值》构思精巧,流传颇广。也有《题鄂王墓》这样壮怀激烈的作品,南宋以后的岳王墓诗大多延续了《题鄂王墓》的风格。又熟谙典故,著《四朝闻见录》五卷,记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史事,可补史传之阙。有宋人辑本《靖逸小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此句描绘了田园劳作的成果,种植的竹子整齐排列,移栽的兰花也很快形成了树荫。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用心经营和对植物生长的关注,体现了田园生活的生机与活力。颔联:“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通过对老旧锅具和古老柳树的描写,引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感慨。“老铛犹有耳”表现出一种对旧物的珍惜,“古柳已无心”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变化。颈联:“得句添杯满,贪炉到夜深。”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雅兴和生活情趣。得到好的诗句就斟满酒杯,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以酒助兴的习惯;贪恋炉火温暖直到深夜,则表现出诗人在闲适生活中的惬意和满足。尾联:“篝灯聊点校,春水没衣砧。”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活动和春天的自然景象。点燃灯笼进行校对,表现出诗人的勤奋和对知识的追求;春天江水淹没衣砧,则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春天画面,进一步烘托出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上一篇:宋·叶绍翁《赠陈宗之》
下一篇:宋·叶绍翁《秋日游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