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兴废一愁人":自古以来兴盛衰败的事,总让人为之忧愁,
"白发僧归掩寺门":一位白发苍苍的僧人归来,关上了寺门。
"越相烟波空去雁":越国丞相范蠡泛舟烟波,只有孤雁离去,
"吴王宫阙半啼猿":吴王的宫殿楼阁间,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叫声。
"春风似旧花犹笑":春风还是像过去一样吹拂,花儿依旧绽放笑容,
"往事多遗石不言":往昔的事情大多已随石头无言地留在这里。
"唯有延陵逃遁去":只有延陵季札选择悄然隐遁离去,
"清名高节老乾坤":他的高洁名声与高尚气节充满天地之间。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围绕苏州灵岩寺展开,此地是吴王离宫,下临太湖。通过对灵岩寺现状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赞颂了延陵季札的高洁品质。
2. 写作手法
对比:全诗运用古今对比,勾起人们对吴越往昔辉煌的联想。如今的“半啼猿”“石不言”,以静谧安宁的景象,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变迁。这种对比手法巧妙地展现了岁月的流转,仿佛一切归于平静,却在无声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3. 分段赏析
首联:“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开篇点明主旨,“古来兴废”涵盖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的兴衰更替,引发诗人内心的忧愁。“白发僧归掩寺门”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画面,白发僧人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他关上寺门的动作,仿佛将历史的喧嚣隔绝在外,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且略带哀伤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此联运用典故,“越相”指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烟波空去雁”描绘出范蠡离去时的寂寥场景,大雁飞去,只留下空旷的烟波,暗示其功成身退后的超脱。“吴王宫阙半啼猿”则将视角转向吴王,“啼猿”这一意象常与哀伤、凄凉联系在一起,曾经辉煌的吴王宫阙如今只有猿猴啼叫,尽显衰败荒凉,通过对比两人的不同结局,进一步深化历史兴废的主题。颈联:“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此联中“春风似旧”表明时光流转,自然规律不变,而“花犹笑”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以乐景衬哀情,更凸显出历史的沧桑感。“往事多遗石不言”,石头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默默承载着过去的故事却从不言语,这种无声与往事的纷繁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无尽遐想和感慨,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尾联:“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满乾坤。”此联中“唯有”强调了延陵季札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的独特性。“逃遁去”并非是消极的逃避,而是季札主动选择的一种远离世俗纷争的生活方式。“清名高节满乾坤”高度赞扬了季札的高尚品德和气节,他的美名和精神如同充满天地之间,与前面所写的吴王等人物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质的向往和推崇。
下一篇:宋·范仲淹《欧伯起相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