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严先生,
# 先生:指严光。
"汉光武之故人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
# 光武: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相尚以道":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
"及帝握《赤符》":后来光武帝得到《赤符》,
# 《赤符》:指儒生疆华向刘秀奉上《赤伏符》,其最文大意是刘秀发兵,汉室将要恢复。刘秀便以为是天降样瑞的征兆而即帝位。
"乘六龙":乘驾着六龙的阳气,
"得圣人之时":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
# 圣人之时:适合时代潮流的圣人。
"臣妾亿兆":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
# 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
"天下孰加焉":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
"惟先生以节高之":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
"既而动星象":后来二人的交谊感应星象异动,
# 动星象:传说光武与严子陵共卧,子陵把脚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春天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笑道:“我不这与故人严子陵同卧而已。”
"归江湖":先生退隐江湖,
# 归江湖:光武任严子陵为谏议大夫,子陵不受,隐居耕钓于富春山。
"得圣人之清":达到了圣人超逸清高的境界,
"泥涂轩冕":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 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像泥巴一样。泥涂:比喻污浊;轩冕:显贵者的冠服。
"天下孰加焉":普天之下又有谁超过他的谦下,
"惟光武以礼下之":只有光武帝以礼敬甘居其下。
"在《蛊》之上九":在《盅》卦的“上九”爻辞中说,
# 上九:九爻。,《蛊》:《周易》卦名,该卦第六爻中的阳爻称“上九”。前几爻象辞都显示整治其事,独第六爻说:“不事主侯,高尚真事。”
"众方有为":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
"而独":偏偏显示“
"不事王候":不事奉王侯,
"高尚其事":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
"先生以之":先生正是这样做的。
"在《屯》之初九":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
# 《屯》:《周易》卦名,该卦第一爻中的阳爻称“初九”。
"阳德方亨":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
"而能":因而能够显示“
"以贵下贱":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
"大得民也":深得民心”,
"光武以之":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
"盖先生之心":可以说先生的品质,
"出乎日月之上":比日月还高;
"光武之量":光武帝的气量,
"包乎天地之外":比天地还广阔。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
"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
"而使贪夫廉":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
"懦夫立":胆怯的人勇敢起来,
"是大有功于名教也":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仲淹来守是邦":我到这个州任职后,
# 是邦:指严州,今浙江桐庐县。
"始构堂而奠焉":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
"乃复为其后者四家":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
# 复:免除其赋役。
"以奉祠事":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又从而歌曰":从而又作了一首歌:
"“":“云雾缭绕的高山
",":,郁郁苍苍
"江水泱泱":大江的水浩浩荡荡,
# 泱泱:水深广无边的样子。
"先生之风":先生的品德啊,
"山高水长":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 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宋代散文,也是一篇人物颂赞类的祠堂碑记。文中既描绘了严子陵“动星象,归江湖”的隐士风骨,又刻画了光武帝“以贵下贱”的君王气度,范仲淹在贬谪期间修建祠堂的行为,不仅寄托着对先贤的追慕,更通过“贪夫廉,懦夫立”的论断,将个人际遇升华为名教伦理的建构。结尾“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的赞歌,运用比兴手法将道德境界具象为亘古长存的自然意象,使整篇记文既有史笔的严谨,又充满诗性的光辉。
2. 写作手法
对比:“惟先生以节高之”与“惟光武以礼下之”形成对仗,通过光武帝的帝王之尊衬托严光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用典:引用《周易》卦爻辞强化人物精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以《蛊》卦上九爻辞象征严光的隐逸之志;“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以《屯》卦初九爻辞喻光武帝礼贤下士的胸襟。典故的运用使抽象品德具象化。虚实结合:“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采用夸张手法,以日月之辉、天地之广虚写二人精神境界的崇高,实则讴歌名教典范的感化力量。
3. 分段赏析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这两句以史笔开篇,点明严光与光武帝的特殊关系。“故人”暗含平等之交的底色,“相尚以道”则凸显二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契合。范仲淹有意省略具体身份差异,直接将君臣关系升华为道义层面的双向认同。这种表述既打破传统君臣叙事的尊卑架构,也为后文“泥涂轩冕”的隐逸精神埋下伏笔。“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借《周易》意象构建帝王气象,“握赤符”用光武帝得谶纬祥瑞的典故,“乘六龙”化用《乾卦》爻辞象征君临天下。而“圣人之时”出自《孟子》,暗含顺应时势的圣王形象。三组意象层层递进,将光武功业定位为天命所归,既为后文严光的拒绝作铺垫,又形成君臣关系的张力。“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动星象”指严光与光武共卧引发客星犯帝座的传说,以天文异象烘托隐士风骨。“归江湖”对应《庄子》“相忘于江湖”的意境,而“圣人之清”引自《孟子》对伯夷的评价,形成儒家精神谱系的承继关系。这三句通过虚实相间的典故运用,将归隐行为升华为道德境界的圆满。“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此处巧妙引用《蛊卦》爻辞,借易经语境构建价值判断。《蛊卦》本义为拯弊治乱,上九爻却独主退隐,范仲淹以此映照严光在政治鼎革之际的选择。通过“众方有为”与“独不事王侯”的对比,既肯定济世情怀又推崇超然品格,展现北宋士人对“仕隐”矛盾的深层思考。“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对应《屯卦》初九爻辞,以易经哲理解读光武政治智慧。“阳德方亨”既指帝王权威正盛,又隐喻仁德充盈;“以贵下贱”则突破传统尊卑观,构建新型君臣伦理。范仲淹在此借爻辞为光武礼贤作注,彰显其对“君臣共治”政治理想的向往。“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此句揭示隐逸行为的教化意义。范仲淹突破传统隐士书写范式,不再局限于个人品格赞颂,而是将其纳入儒家道德体系建构。通过“贪夫—廉”“懦夫—立”的二元转化,将隐逸精神转化为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体现北宋儒学复兴思潮下对隐士文化的重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结语运用《诗经》比兴传统,“云山”“江水”既是严光隐居地的实景写照,又是道德境界的意象投射。“苍苍”“泱泱”叠字的音韵美,与“山高水长”的时空延展相呼应,构建出永恒的精神图腾。这种将人格境界物象化的手法,开创了后世“以景喻德”的书写范式。
4.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通过严光与汉光武帝的君臣佳话,颂扬了“不慕荣利”的高士品格与“礼贤下士”的明君风范,彰显了儒家“名教”的教化价值。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 一起一结,中间整整相对。有发挥,有佐证,有咏叹,有交互,此今日制义之所自出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 中间对偶处仍流走,有节节相生妙。先生立朝,风度端凝,而为文亦如之。先生文章,湛深经术,而为人亦如之。字句都担斤两。
清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卷四
# 题严先生,却将光武两两相形,竟作一篇对偶文字,至末乃归到先生,最有体格。且以歌作结,能使通篇生动,不失之板。妙甚。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
# 有起有结,有平有侧,有夹缝。予尤爱其起句。以“先生”特安于光武之上,平中已寓侧也。而每比俱先主人,极得尊题之法。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