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guāng
huà
jià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jiāo
qīn
xiào
chū
huī
pín
rèn
xiān
zhǐ
rèn
zhēn
yuǎn
guān
yóu
jié
péi
jīn
xuàn
gǎn
zhōu
shēn
xīn
zhí
guī
diàn
wǎn
jié
dāng
zhú
yǒu
yún
dào
běn
xiāo
yáo
wéi
suǒ
shì
shēng
yòng
huò
qiú
shēn

译文

亲近的朋友请莫笑我出麾次数频繁,不愿躲避纤介之祸只听任自然的摆布。远戍边塞护卫玉门关犹竭尽全力,入朝辅政身居副宰相位岂敢顾全自身。本心素愿为人当比洁白的玉器应无玷瑕之处,暮年晚节当如坚韧质美的箭竹有坚贞高尚的品格。道家主张任性自然逍遥至乐唯此最为适宜,我生何必屈身退隐而再求伸展呢。

逐句剖析

"交亲莫笑出麾频":亲近的朋友请莫笑我出麾次数频繁,

# 出麾:一麾出守的省略。在京朝官出为外任为出麾。,交亲:互相亲近。

"不任纤机只任真":不愿躲避纤介之祸只听任自然的摆布。

"远护玉关犹竭力":远戍边塞护卫玉门关犹竭尽全力,

#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

"入陪金铉敢周身":入朝辅政身居副宰相位岂敢顾全自身。

# 周身:顾全自身。,金铉:举鼎之具。穿入鼎耳两人共举。,入陪:入朝辅佐。

"素心直拟圭无玷":本心素愿为人当比洁白的玉器应无玷瑕之处,

# 圭无玷:意为贵重的玉器,无玷瑕之处。,直拟:当比。,素心:本心,素愿。

"晚节当如竹有筠":暮年晚节当如坚韧质美的箭竹有坚贞高尚的品格。

"道本逍遥惟所适":道家主张任性自然逍遥至乐唯此最为适宜,

"吾生何用蠖求伸":我生何必屈身退隐而再求伸展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一)》是宋代范仲淹所作的七言律诗。主题围绕诗人的人生态度与政治心境。诗人先是表明自己频繁出守外任的缘由,强调坚守本真,不为官场权谋所累。继而自述无论在边关守护还是入朝为官,皆尽心尽力,毫无私心。“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以圭玉、翠竹为喻,直抒胸臆,展现自己坚守高洁品格、保持晚节的志向。末句则传达出顺应自然、逍遥适意的人生哲学,不为仕途得失而纠结。写作手法善用比喻,使抽象的品格变得具体可感;语言质朴刚健,情感真挚深沉。全诗层层递进,从自身经历到品格志向,再到人生态度。其最大特点在于,将个人政治境遇与精神追求紧密相连,于质朴诗句中尽显豁达与坚守此诗是范仲淹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展现了其人格魅力与超脱的处世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一)》为宋代范仲淹所作。庆历新政中途夭折,范仲淹自请调往边境任职。彼时,宋与西夏议和,战事平息,他又请调邓州养病。此时范仲淹因身体欠佳与政治环境不顺,渐生退意。调知邓州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其政治生涯走向尾声,在与挚友的诗歌唱和中,他常流露出引退想法。然而,范仲淹又不甘就此沉沦,仍想保持高尚晚节。庆历六年(1046年),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写下此诗,向李光化倾诉内心复杂情绪,展现自己虽有退意但坚守操守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诗中范仲淹向老友袒露心声,回顾自身境遇与作为,表现出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以及身处逆境仍坚守纯洁高尚品格的坚定信念,还体现出他审时度势、顺其自然的宽阔豁达胸怀。

2. 分段赏析

首联“交亲莫笑出麾频,不任纤机只任真”:此联以亲切而坚定的口吻开篇。“交亲莫笑出麾频”,诗人直接向亲朋好友喊话,让他们不要笑话自己频繁外出任职。“出麾频点明其仕途辗转的经历,而“莫笑”二字,既有着对亲友可能误解的解释意味,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中的坦然。“不任纤机只任真”,“纤机”指的是官场中的权谋、机巧,诗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愿被这些所左右,只愿坚守本真。在语言上,直白质朴,却掷地有声,生动展现出诗人在复杂官场中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品格。从表达技巧看,通过与亲友的对话形式,拉近与读者距离,同时将自己的处世态度清晰呈现,为全诗奠定了刚健、真诚的基调。颔联“远护玉关犹竭力,入陪金铉敢周身”:诗人在此联回顾自身重要经历。“远护玉关犹竭力”,描绘其在延州御夏护边时,即便身处遥远艰苦的边关,依然竭尽全力,不辞辛劳。一个“犹”字,强调其在艰难处境中始终如一的奉献精神。“入陪金铉敢周身”,写其入朝主持新政,担任参知政事,在朝堂之上,敢于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投入。“金铉”代指重要职位,“敢周身”凸显其为了国家和百姓,不顾身家性命、勇往直前的决心。从形象塑造上,勾勒出一位无论在边关还是朝堂,都忠贞不二、鞠躬尽瘁的官员形象。在表达技巧上,运用对仗,工整而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情感抒发更加酣畅淋漓。颈联“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这一联运用精妙比喻,深入揭示诗人内心追求。“素心直拟圭无玷”,将自己的本心比作无瑕的圭玉,强调其为人的纯洁、正直,毫无瑕疵。“晚节当如竹有筠”,以竹子有坚韧的外皮为喻,表明自己到晚年也要保持高尚、坚贞的品格。从语言角度看,“圭”“竹”意象的运用,使诗句富有文化底蕴,且生动形象。在内容主题上,此联是诗人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与期许,展现其对道德操守的执着坚守,深化了诗歌的精神内涵。尾联“道本逍遥惟所适,吾生何用蠖求伸”:尾联收束全诗,传达出诗人的人生态度。“道本逍遥惟所适”,体现出诗人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道家思想,认为人生之道在于随性适意。“吾生何用蠖求伸”,“蠖”即尺蠖,常以屈伸前行,诗人反问自己为何要像尺蠖一样刻意追求伸展,表明自己不愿为了仕途的顺遂而委曲求全、汲汲营营。从情感表达上,流露出一种超脱、豁达的心境,虽历经仕途坎坷,但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在结构上,与前文的经历、志向相呼应,完整呈现出诗人在政治生涯后期,从坚守操守到顺应自然的心境转变,使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深刻。

3. 作品点评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一》是范仲淹酬答友人之作。它是范仲淹晚年心境与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展现了其在复杂政治生涯后的深刻思考。写作特色鲜明。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深沉力量,“交亲莫笑出麾频,不任纖机祇任真”,直白话语尽显其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的品格。善用比喻,“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以圭玉、翠竹喻其高洁品格,生动形象,使抽象情感具化可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明月》

下一篇:宋·范仲淹《送李弦殿院赴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