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lóng
shān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gāo
lán
zhǐ
tiān
jìn
yuǎn
liū
chū
shān
chí
wàn
shì
dào
chù
bái
yún
jìn
shí
huā
niǎo
líng
cǎo
yǐn
rén
zhī
xìn
shì
zhēn
lín
sēng
bàn
xuě
méi

译文

巍峨的山峰直指苍穹,仿佛触手可及,远去的溪流蜿蜒出谷,缓慢而悠长。尘世的纷扰无法侵染此地,唯有白云悠悠,永恒地缭绕在天地之间。奇花异草间鸟鸣欢悦,灵性的草木默默生长,唯有隐者方能体悟其妙。这确是修行栖居的净土,山林中的老僧双眉染雪,静守着时光的澄明。

逐句剖析

"高岚指天近":巍峨的山峰直指苍穹,仿佛触手可及,

"远溜出山迟":远去的溪流蜿蜒出谷,缓慢而悠长。

"万事不到处":尘世的纷扰无法侵染此地,

"白云无尽时":唯有白云悠悠,永恒地缭绕在天地之间。

"异花啼鸟乐":奇花异草间鸟鸣欢悦,

"灵草隐人知":灵性的草木默默生长,唯有隐者方能体悟其妙。

"信是栖真地":这确是修行栖居的净土,

"林僧半雪眉":山林中的老僧双眉染雪,静守着时光的澄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乌龙山寺》是北宋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乌龙山寺的清幽景致,既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由衷赞叹,也透露出他对修行生活的深切向往。首联以高耸山峰与蜿蜒溪流勾勒出山寺的险峻与宏阔;颔联则抒发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寻觅心灵宁静的愿景。颈联细腻刻画了山寺中的自然景致,异花绚烂、啼鸟欢畅、灵草幽藏,共同编织出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尾联点明全诗主旨,诗人坚信乌龙山寺是修行者的理想净土,而山中僧人半白的眉须,也默默诉说着他们修行的悠长岁月。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炽热情感,以及他在仕途坎坷后,于自然与修行中寻觅精神归宿与心灵慰藉的深切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以高耸入云的山峰和蜿蜒曲折的溪流开篇,描绘出乌龙山寺所处环境的险峻与清幽。“高岚指天近”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高耸,仿佛与天相接;“远溜出山迟”则通过溪流的缓慢流出,赋予画面以悠远和动感。这两句诗一高一低、一动一静,勾勒出山寺所处环境的幽远与宁静。颔联“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万事不到处”暗示了此地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白云无尽时”则通过白云的悠悠飘荡,象征着时间的无尽和生活的闲适。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山寺的清幽,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颈联“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进一步刻画了山寺中的自然美景。“异花啼鸟乐”描绘了奇异的花草和欢快的鸟儿,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灵草隐人知”则暗示了山中有灵验的草药,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寺中的生机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尾联“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乌龙山寺的认同和敬重。“信是栖真地”明确指出此地是修行者理想的栖息之地;“林僧半雪眉”则通过描绘山中僧人的形象,暗示了他们修行之久和内心的清净。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山寺禅意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对修行者的敬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岁寒堂三题其三·松风阁》

下一篇:宋·范仲淹《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二·琴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