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téng
jīng
tóng
nián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xiè
jiā
fēng
ruò
wéi
chóu
sàn
fāng
dān
hǎi
shàng
yóu
shū
lǎn
wàng
chuán
mèng
liáo
réng
yǒu
xīn
yōu
lán
xuě
guī
zhēn
yǐn
gǎn
xiàng
zān
xuān
jìng
liú
gòng
mào
xiān
zhān
xiàng
yán
shén
zài
nán
zhōu

译文

您如谢灵运家族般风雅的诗作,我该如何回应才相称,身为闲散官吏,我正沉醉于海滨的游赏之乐。疏放懒散间,几乎忘了江淹梦笔生花的才思,在孤寂中,依旧怀有贫士般的忧愁。真想高歌“兰草映雪”般的诗句,归向真正的隐逸生活,怎敢在官场权贵中,与他人竞逐仕途的急流。若能与您同如张华般瞻望天地气象,切勿说奇珍异宝只存在于南方州郡。

逐句剖析

"谢家风雅若为酬":您如谢灵运家族般风雅的诗作,我该如何回应才相称,

"散吏方耽海上游":身为闲散官吏,我正沉醉于海滨的游赏之乐。

"疏懒几忘传笔梦":疏放懒散间,几乎忘了江淹梦笔生花的才思,

"寂寥仍有负薪忧":在孤寂中,依旧怀有贫士般的忧愁。

"欲歌兰雪归真隐":真想高歌“兰草映雪”般的诗句,归向真正的隐逸生活,

"敢向簪轩竞急流":怎敢在官场权贵中,与他人竞逐仕途的急流。

"如共茂先瞻气象":若能与您同如张华般瞻望天地气象,

"莫言神物在南州":切勿说奇珍异宝只存在于南方州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滕子京同年》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借助谢家、张华等历史典故,既赞誉了好友滕子京的文才风雅,也叙写了自己疏懒寂寥的闲适生活。诗人在归隐之心与济世之志间辗转矛盾,看似表达了退隐之意,实则内心仍怀有忧国忧民的“负薪”情怀,与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形成深层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酬滕子京同年》作于范仲淹被贬饶州之时(约1036年),他与滕子京(名宗谅)同为同科进士(称“同年”),二人仕途皆多舛,故以诗文相互唱和。诗中“海上游”暗合饶州濒临大海的地理特点,“负薪忧”则化用《淮南子》“百姓有罪,君之忧也”的典故,字里行间流露其贬谪期间心忧黎民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全诗通过典雅的典故与深沉的抒情,展现了范仲淹与友人滕子京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仕途困顿的感慨与超然隐逸的志趣。

2. 写作手法

用典:“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巧用“谢家”典故,典故原指谢安家族文采风流、气度高雅;作者在诗中以“谢家”比滕子京,借此称颂其拥有如同谢安家族般的风雅才情。比喻:“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中“兰雪”喻高洁,“神物”原指珍奇宝物,此处隐喻有才能的人或崇高的理想,以“神物”流落“南州”(偏远之地)比喻贤才未得重用的处境,含蓄表达对现实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以“谢家风雅”借指滕子京的文雅酬唱,回应其赠诗;“散吏”自指闲散官吏身份,“耽海上游”点明耽于海滨游赏的疏放状态,暗含对官场束缚的疏离感。颔联:“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疏懒”写自身疏于世事,几乎忘却“江淹梦笔”的才思典故,自嘲才华渐退;“寂寥”与“负薪忧”则借“负薪”(喻指卑贱者的忧思),吐露虽身处闲散却仍心怀忧虑的矛盾心绪,隐含身世怅惘。颈联“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兰雪”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雅意,直言欲以诗歌咏叹归隐之志;“簪轩”代指官场权贵,“竞急流”喻指追逐仕途,以反问句式表明不愿在官场争逐的决绝态度,凸显隐逸情怀。尾联“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茂先”指西晋张华(字茂先),以其博学喻指滕子京;“神物”典出“丰城剑气”,言南州(泛指南方)自有人才与灵气,劝友人勿轻视地域价值,既赞友人胸襟,亦寄寓对人才埋没的感慨,收束于对友人情谊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送饶州董博士》

下一篇:宋·范仲淹《依韵酬黄灏秀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