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jùn
huái
shàng
fēng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shèng
sòng
fēi
qiáng
chǔ
qīng
huái
luó
píng
shēng
zhàng
zhōng
xìn
jìn
shì
rèn
fēng
zhōu
diān
wēi
shèn
jiāo
yuán
chū
duō
xié
yáng
xìng
shì
jiǔ
tīng

译文

大宋王朝不是那强大的楚国,清澈的淮河也不同于那汨罗江。我一生都依仗着忠诚和信义,全家都听凭着风波的摆布。船只在风浪中颠簸得十分厉害,水中蛟龙鼋鼍等怪物频繁出没。幸好到傍晚时平安无事,买来酒听渔夫唱着渔歌。

逐句剖析

"圣宋非强楚":大宋王朝不是那强大的楚国,

"清淮异汨罗":清澈的淮河也不同于那汨罗江。

# 汨罗:即汨罗江。战国末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平生仗忠信":我一生都依仗着忠诚和信义,

"尽室任风波":全家都听凭着风波的摆布。

"舟楫颠危甚":船只在风浪中颠簸得十分厉害,

"蛟鼋出没多":水中蛟龙鼋鼍等怪物频繁出没。

# 蛟鼋:蛟龙与大鳖。

"斜阳幸无事":幸好到傍晚时平安无事,

"沽酒听渔歌":买来酒听渔夫唱着渔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其一)》是北宋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一说唐介所作,首联暗喻当下虽处风波,却不同于历史上楚地的险恶,点明所处时代的安定。颔联直抒胸臆,强调自己一生坚守忠诚信义,即便全家随船颠簸,也坦然面对风浪。颈联具体描绘行舟之险:船身剧烈摇晃,水中蛟龙鼋鳖时隐时现,渲染紧张氛围。尾联笔锋一转,写风浪平息后,斜阳晚照,诗人买酒听渔歌的从容,暗含对平安的庆幸。全诗由险到安,情感起伏;语言质朴直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以历史对比开篇。“强楚”或指春秋时强权之国,“汨罗”则关联屈原投江的悲剧——诗人直言“圣宋”不同于暴虐的强楚,“清淮”也不同于暗藏危机的汨罗江。此句隐含两层意味:一是对北宋朝廷的信任(非暴虐之世),二是对自身处境的释然(淮河虽遇风浪,却非绝境),为后文“任风波”的从容做铺垫。颔联“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直抒胸臆。“仗忠信”是诗人一生的准则,即便全家(尽室)置身风浪之中,亦因坚守忠信而无畏。“任”字极有分量——不是被动承受,而是主动托付,将“风波”视为考验忠信的试金石,体现士大夫“临危不惑”的定力。颈联“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转向环境描写,以具体场景强化风险。“颠危甚”写船在风浪中剧烈摇晃,几乎失控;“蛟鼋出没”则以传说中的水怪(蛟龙、大鳖)烘托氛围,仿佛连江中精怪都趁风作乱。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是“任风波”的注脚:越是环境险恶,越能见出“忠信”二字的重量。尾联“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笔锋一转,由险转安。“幸无事”是对劫后余生的庆幸,却无刻意渲染;“沽酒听渔歌”则以生活化的场景收束——买酒、听曲,将紧张的风浪经历化为寻常的闲适。此句不仅写出诗人随遇而安的心态,更暗含“忠信”之人终能化险为夷的信念,余韵轻松而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四·夜》

下一篇:宋·范仲淹《石子涧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