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初收":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
"长川静、":桐江一片寂静、
# 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
"征帆夜落":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
#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临岛屿、":对面的岛屿上、
"蓼烟疏淡":水蓼稀疏雾霭寒凉,
# 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苇风萧索":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
#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几许渔人飞短艇":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
# 短艇:轻快的小艇。,几许:有几个。
"尽载灯火归村落":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
# 尽载:一作尽将。
"遣行客、":对此令我、
# 行客:词人自谓。,遣:使,令。
"当此念回程":在此时生发了归乡的念头,
# 回程:回家的路程。
"伤漂泊":为漂泊的生涯而伤感。
"桐江好":桐江景色美丽,
# 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
"烟漠漠":雾霭漠漠密布,
# 漠漠:弥漫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波似染":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
"山如削":山峰如刀削一般。
"绕严陵滩畔":绕过严陵滩边,
# 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
"鹭飞鱼跃":只见白鹭飞翔、鱼儿跳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
# 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游宦:春秋战国时期,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
"平生况有云泉约":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
# 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
#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作《登楼赋》,以抒归土怀乡之情。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一曲仲宣吟":像王粲那样吟诵一曲,
# 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从军乐":《从军乐》。
# 从军乐:即《从军行》。王粲曾作《从军行》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抒怀词。词中描绘傍晚雨后萧瑟之景、渔人归家之景及桐江山水,点明“伤漂泊”基调,表达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为静态描写,勾勒出雨歇后江面的静谧、岸边蓼苇的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则是动态刻画,描绘渔人驾艇、灯火归村之景。动静相衬,营造出孤寂氛围。情景交融:上片前半写景,以凄清之景如“蓼烟疏淡,苇风萧索”,烘托词人内心凄凉;后半抒情,“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将漂泊之伤融入景中,情景浑然一体。反衬:以动衬静,“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描绘渔人驾艇飞驰、灯火闪烁归村的动态画面,反衬出“长川静、征帆夜落”“蓼烟疏淡,苇风萧索”的静谧江面与萧瑟岸边,突出环境的寂静冷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下片“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描绘桐江山水如画、鹭鸟翻飞、鱼儿欢跃的美好景象,而词人却发出“游宦区区成底事”的感慨,以江山的美好欢乐,反衬其宦游无成、漂泊愁苦的心境。用典:“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几句巧用王粲《从军诗》典故。王粲的《从军诗》为乐府旧题,描绘从军征战的经历,既有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也暗含对军旅艰辛的感慨。柳永在此反用其义,以“仲宣吟”指代王粲的从军之作,借“从军乐”三字自嘲。现实中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漂泊宦游,他并非真正享受游宦生涯,而是借此典故,委婉地表达出对官场奔波的厌倦,以及渴望归隐田园、摆脱羁旅漂泊的思想,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而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片:“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三句,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勾勒出雨后江面的静谧之景,暮雨停歇,长河归于平静,远行的船帆在夜色中落下,开篇便以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笼罩全篇。从“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知此时正值萧瑟的秋季,雨后秋夜的清冷之感,更添几分孤寂。“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两句,细致描绘船傍岛屿停泊时的景象,岸上水蓼在烟雾中显得疏淡朦胧,秋风掠过芦苇发出萧瑟声响,此处的景色凄凉与词人内心的凄凉心境相互呼应,景中含情,寄寓着无限哀情,且这几句以静态描写为主,尽显傍晚泊船时的静谧。至“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词人笔锋陡然一转,画面由静变动,寥寥数语便呈现出渔人驾驶着小船飞速前行,载着满船灯火回归村落的动态场景,日暮时分归家的温暖与生机扑面而来。这里以渔人归家的动景反衬前文的静景,更突显词人所处环境的寂静,“飞”字生动展现出渔人归心似箭的急切,“尽”字则强调所有渔人都已归家团聚的画面,从反面巧妙引出“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阖家团圆,而词人却孤身在外漂泊,强烈的反差触动其归乡之思。整个上片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交融,过渡自然,境界浑然一体。下片:词的上片奠定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则深入展开这一情感内涵。换头“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再次以景起笔,与上片夜泊之景不同,此处描绘的是清晨早行所见之景。六个短句节奏急促,对仗工整,且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地展现出桐江一带的秀丽风光。晨雾弥漫江面,碧波好似被染过般澄澈,山峰陡峭如刀削,白鹭在空中自由飞翔,鱼儿在水中欢快跳跃,美好的河山让词人暂时忘却昨夜忧愁,心情也随之欢娱,在感情线索上形成一次上扬。然而,词人愁苦的情绪基调并未改变,这份欢娱转瞬即逝,情感很快又跌入低谷。“严陵滩”的出现并非偶然,此处暗用东汉严光隐居的典故,为情感转折埋下伏笔。以眼前秀丽的乐景反衬自身的哀愁,江山如此美好,鱼鸟自由无拘,渔人能够享受家庭团聚之乐,而词人却常年四处宦游,漂泊不定,“游宦区区成底事”的感慨便自然而然地从肺腑中流出,词人认为这游宦生涯毫无意义,不如趁早归隐,去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家庭的天伦之乐。“云泉约”三字,既收束上文对游宦生涯的反思,又开启下文归隐的意愿,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结语“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化用王粲《从军诗》的曲意,通过反用其意,鲜明地表明自己不愿再忍受行役之苦,渴望归隐的决心,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且富有层次。
4. 作品点评
柳永此词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展现出激越心绪。词章从泊舟之景写至当下心境,又从追忆舟行过往延及来日之思,情景交融间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情感逐层递进、愈演愈烈,读来委婉曲折、荡气回肠,足见其作为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翘楚的深厚功力。此词在当时睦州民间流传甚广,深为百姓所喜爱。
# 换头数语最工。
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上一篇:宋·柳永《玉蝴蝶·误入平康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