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长堤":久久的站立在长堤之上,
# 伫立:长时间站立。
"淡荡晚风起":轻柔的晚风吹拂着。
# 淡荡:舒缓,恬静。多用来形容春天景色。
"骤雨歇":大雨停下,
"极目萧疏":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
"塞柳万株":唯有千万株柳树种在堤坝上,
"掩映箭波千里":遮掩着奔腾不息的江河。
# 箭波:水波迅速,有如飞箭。
"走舟车向此":人们都争相着往这里来,
# 走舟车:水路旱程并进。
"人人奔名竞利":大家只是为了追名逐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想到旅途之人、终日不停的漂泊,
# 念荡子、终日驱驱:想到旅途之人不停地漂泊。
"争觉乡关转迢递":这些追名逐利的人又怎么会察觉到在终日驱驰中已经渐渐远离了家乡。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何意":为何如此。
"绣阁轻抛":将精美绣房的美好生活轻易抛弃,
"锦字难逢":难再得到情书的甜蜜问候,
"等闲度岁":只能任凭宝贵年华空自流逝。
"奈泛泛旅迹":无奈的到处旅行,
# 泛泛:飘流浮行的样子。
"厌厌病绪":厌烦的情绪,
"近来谙尽":从那时以来怎么能说尽,
# 近来:一作迩来,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
"宦游滋味":外出宦游的滋味。
"此情怀、纵写香笺":这些想法、我就是写成书信,
# 香笺: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
"凭谁与寄":又能寄给谁呢。
"算孟光、争得知我":即使孟光一样贤惠的女子、又怎么能知道我,
# 孟光:东汉贤士梁鸿妻。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继日添憔悴":一天比一天愁苦,增添憔悴。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通过描写了作者伫立长堤时所见骤雨初歇、寒柳拂波、舟车竞逐的苍茫景象,展现了人世奔忙与羁旅孤寂交织的画面;体现了宦海沉浮中对功名虚妄的深刻省思与身心俱疲的生命体验,暗含对功利世风的疏离与厌倦;更以“锦字难逢”“孟光何知”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天涯倦客思归不得、理想失落的深沉悲慨,以及对真挚情感的执着渴求,最终凝结成士人在宦游生涯中难以排遣的文化乡愁与存在困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孟光”指东汉贤士梁鸿妻。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借此指贤淑的妻子,本词引此典故,突出哪怕是有孟光这样贤淑的妻子,也无法明白词人心中之愁绪。借景抒情:开篇“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通过对萧条的边地风光的描绘,以“伫立长堤”开篇极写边陲之地凉风萧瑟的寂寥之景。“骤雨歇,极目萧疏”更是直接点明“萧疏”之感。由此引出“争觉乡关转迢递”句,表明作者对千里之外的乡关的故土之思。为全诗奠定了深沉哀婉的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以“伫立长堤”开篇,“伫立长堤”以静态凝望展开时空画卷,“伫”字暗含漂泊者的孤独姿态,为全词奠定沉郁基调。“淡荡晚风起”指动态的晚风与凝固的伫立形成对照,“淡荡”二字既写暮春时节的和风,又暗喻世事无常的飘摇感。风起而心绪暗涌,自然过渡到骤雨初歇的时空转换。“骤雨歇”中骤雨象征人生骤变,雨歇则暗示困境未消。既是实写边塞气候,又隐喻宦海浮沉的间隙喘息,为下文乡愁喷发蓄势。而“极目萧疏”将视觉主线贯穿全篇,“极目”将物理空间推向千里之外,“萧疏”二字点出边塞的荒凉本质,与后文“箭波千里”形成空间张力。“塞柳万株”以柳树意象勾连离愁传统,“万株”的密集与“萧疏”的空阔构成矛盾修辞,暗含“柳”虽多却难系离舟的深层悲凉。“掩映箭波千里”中的“箭波”喻指湍急水流,既写黄河水势,又象征时光飞逝与归途难返。“掩映”二字暗藏视角转换:从自然景观(柳)到人文意象(波)的递进。随着词章渐次展开,这种悲凉情绪非但没有消减,反而如江河奔流,一发不可收拾,层层递进。“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边塞如此荒芜凄凉,世人却争先恐后“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追逐虚名浮利。首重名利之惑,一可悲也。荡子“终日驱驱”,浑然不觉间已离故乡越来越遥远。“念荡子、终日驱驱”词句由“念”字引领,“争觉乡关转迢递”中的“争觉”二字陡转,道出这般心境:想来游子整日奔波劳碌,舟车劳顿,哪里还能感受到家乡渐行渐远!行行复行行,连故土日益遥远也不曾察觉。二可悲矣。而过片“何意”犹如一声悠长叹息,将上阕意境化为无尽感慨,又在感慨中继续倾吐思乡情怀:“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未曾想到为了微末功名、蝇头小利,竟付出抛家舍业、鱼雁难通、光阴虚度的沉重代价。三可叹也。词的下阙,“奈泛泛旅迹”一句中,“奈”字统领下文四句:无奈饱尝漂泊之苦,“宦游滋味”写尽了历经宦海沉浮,却始终无法挣脱名缰利锁的悲哀。四可哀矣。而“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词意再次转折:这般复杂情愫,即使书写于精美信笺之上,又能寄予何人?孤独痛苦,却无处倾诉衷肠。五可伤也。“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意境更进一步:纵有孟光般贤淑的妻子,又怎能真正理解我内心的苦闷与忧愁?六可悲哉。
4. 作品点评
《定风波·伫立长堤》这首词堪称柳永失意人生的深情吟咏,以浓重悲情贯穿始终,步步紧逼,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下层文人士子在仕途上的矛盾心理与悲剧命运。
# “何意”二字,向刻前尾,今改正为后起句。玩“走舟车”至“竟利”,似对后“此情怀”至“与寄”,该于“车”字豆“人”字句。然亦一气贯下也。
清万树《词律》卷九
上一篇:宋·柳永《殢人娇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