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cháo
huān
·
·
bié
àn
piān
zhōu
sān
liǎng
zhī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1
bié
àn
piān
zhōu
sān
liǎng
zhī
jiā
wěi
xiāo
xiāo
fēng
shā
tīng
宿
yàn
yān
fēi
qiáo
cán
yuè
shuāng
bái
jiàn
jiàn
fēn
shǔ
yáo
shān
yuǎn
duō
xíng
wǎng
lái
rén
zhī
lún
shuāng
jiǎng
jìn
shì
míng
wàng
xiāng
guān
yān
shuǐ
zhuǎn
jué
guī
xīn
shēng
chóu
yún
hèn
liǎng
yíng
qiān
xīn
chūn
cán
xiāng
cuī
suì
huá
dōu
shùn
làng
píng
fēng
gěng
chéng
guī
lái
lóu
shēn
chù
yǒu
rén
xiāng

译文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逐句剖析

"别岸扁舟三两只":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

# 别岸:离岸而去。

"葭苇萧萧风淅淅":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

# 淅淅:风声。,萧萧:草木摇落之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葭苇:芦苇。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

"沙汀宿雁破烟飞":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

# 破烟:穿破烟雾。,沙汀:水中沙洲。

"溪桥残月和霜白":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

# 溪桥残月和霜白: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渐渐分曙色":天渐渐的亮了。

"路遥川远多行役":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

# 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川:一作山。

"往来人":往来的人,

"只轮双桨":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

# 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尽是利名客":都是为了名和利。

# 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

# 乡关:家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望:一眼望去。

"转觉归心生羽翼":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

# 归心:回家的念头。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愁云恨雨两萦牵":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

# 萦牵:一作牵萦。,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

"新春残腊相催逼":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

# 残腊:腊月的尽头。

"岁华都瞬息":年华转眼就过去。

# 岁华:年华。

"浪萍风梗诚何益":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

# 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归去来":还是回去吧,

# 归去来:一作问归期。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玉楼深处":家中的玉楼里,

# 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有个人相忆":有人在想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上片词人以素笔勾勒旅途风物,不着浓墨重彩,仅用简练笔触描摹所见之景,却巧妙构筑出饱含深情的特定意境,引人入胜。下片笔触陡然转变,直抒胸臆,将漂泊天涯的孤寂哀伤与强烈思归之情倾泻而出,字字含愁,句句蕴情。整首词打破传统词局限于儿女情长、伤春悲秋的藩篱,将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柳永自成年挥别福建崇安故里,此后岁月,即便暂居京都汴梁,生活也始终动荡不安。科举入仕前,他为谋功名、维持生计,辗转各地投谒求进、四处漫游;金榜题名后,又因公务缠身,频繁奔波于路途。羁旅行役几乎贯穿他的一生,也正因如此,他对漂泊之苦有着深刻而清醒的体悟,从而创作出众多羁旅行役词。《归朝欢》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从词中江南景致的细腻描绘,可推测此词为柳永身处江南时所作;“新春残腊相催逼”一句,更点明创作时间恰值冬春交替的新春时节;而“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寥寥数语,直接吐露心声,道出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思妻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词。描绘了别岸扁舟、葭苇丛杂的江村暮色,借残阳、孤烟、宿雁等意象勾勒荒寒秋景。下片由景及人,写游子夜泊愁思,道尽羁旅悲怀,将漂泊之苦与相思之情融于苍茫江景。

2. 写作手法

白描:“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句用“扁舟”“葭苇”“风”等,以叠词“萧萧”“淅淅”摹声,勾勒出江边荒寒的静态画面;“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句直接点破世人奔波的本质是“利名”,白描中暗含对自身漂泊生涯的厌倦。意象组合:以密集的意象,“别岸”“葭苇”“沙汀”“宿雁”“残月”“晨霜”“溪桥”等,表现江乡冬日晨景,这些景物相互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营造出肃杀、苍凉之感。比喻:“浪萍风梗诚何益。”句“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情景交融:上片描绘的江乡冬日晨景,同时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借景抒情,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虚实结合:“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由眼前思乡之情,设想妻子在家苦苦相忆,虚实结合,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

3. 分段赏析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词人用工致的白描手法,以密集的意象描绘出江乡冬日晨景。远处江岸停着小船,风吹芦苇作响,沙洲上宿雁惊飞,溪桥边残月与霜色辉映,生动呈现出一幅荒寒、肃杀的江南水乡冬日拂晓图,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一句为写景之总括,暗示了从拂晓前到拂晓后的时间推移,也表明旅人已经走过了一段行程,将时间关系清晰交代,使词意发展脉络连贯。“路遥川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词意至此转笔,由写景转为写旅人。随着曙色渐明,路上行人渐多,而这些水陆往来之人,都是为名利奔波的“利名客”。柳永以客观描述展现旅途的困苦劳顿,以及世人追名逐利的现实,也暗示了自己羁旅生涯的厌倦。上片通过萧瑟之景与逐利之人的描写,为下片抒发思归之情做了充分铺垫。“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写景转入主观抒情,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远望故乡,却被烟水阻隔,根本无法望见,心中涌起浓烈的思乡之情。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转觉归心生羽翼”,进一步写出这种思乡之情的急切,恨不得生出翅膀立刻飞回故乡。“愁云恨雨两萦牵,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词人通过“愁云恨雨”喻儿女离情,如丝缕牵萦两地,又以“新春残腊相催逼”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客旅日久,对时光飞逝感到惊心,增添了深沉的感慨。“岁华都瞬息”则强调年华转瞬即逝,与自己的天涯浪迹相联系,更显人生的漂泊与无奈。“浪萍风梗诚何益”,以“浪萍”和“风梗”这两个漂泊不定的典型意象,比喻自己的羁旅生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深感这种漫游徒劳无益,从而强化了归乡的意愿。“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词人设想家中玉楼深处有妻子在苦苦相忆,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收束全词,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从全词观之,柳永对自身羁旅生涯有着深刻自省,渐次悟透浪迹天涯所追逐的浮名虚利终是一场空茫,却已为此耗尽半生心力。他试图以独特方式抗争命运——将生命支点倾于情爱,然这份抗争终显苍白。爱情本就脆弱如絮,加之他半生流连歌楼酒肆,情缘恰似水上浮萍,花开即谢,唯余苦涩记忆沉留心底。其悲怆不仅在于漂泊无依、功名成空、情无所托,更在于人生之路早已别无选择的宿命困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片首四句写景,以情观景,是处景色皆着人情。别岸扁舟,葭苇萧萧,沙汀雁飞,溪桥霜白,已将黎明时萧条之景写尽,而孤身只影立于此萧条之景中。

现代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薛瑞生《柳永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满江红·万恨千愁》

下一篇:宋·柳永《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