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
·
dēng
lěi
huāng
liáng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1
dēng
lěi
huāng
liáng
wēi
tíng
kuàng
wàng
jìng
lín
yān
zhǔ
duì
guà
xióng
fēng
jiàn
wēi
shōu
fán
shǔ
jiàn
jué
jīng
qiū
cán
chán
zào
wǎn
shāng
shí
lǎn
jǐng
xiǎng
qián
huān
zhǐ
shén
jīng
fēi
fēi
yān
shēn
chù
xiàng
chéng
zhuī
gǎn
xīn
chóu
rén
nán
píng
gāo
jìn
níng
zhù
yíng
xiāo
hún
ǎi
fēi
wēi
míng
líng
luàn
xiāo
suǒ
jiāng
chéng
nán
lóu
huà
jiǎo
yòu
sòng
cán
yáng

译文

登上荒凉孤寂的营垒,登上高高的亭子向远方眺望,静静地靠近烟雾笼罩的小洲。面对着雌霓悬挂着雨滴,强劲的秋风轻拂着栏杆,微微消散了烦人的暑气。渐渐感觉到一片树叶飘落让人惊觉秋天已至,傍晚时分残蝉聒噪不停,这是素商的时节。观赏景色不禁想起从前的欢乐时光,手指向神京的方向,那是一片云雾缭绕的朦胧深处。面对此情此景引发追忆之感,新的愁绪容易堆积,旧日的友人难以相聚。靠着高处整日凝神伫立,最后落得个黯然销魂默默无语。极目远望,雨后雾气弥漫,天色朦胧,傍晚时分乌鸦零乱飞舞,萧瑟冷清的江城已入暮色。南楼的画角声响起,又送走了那西下的残阳。

逐句剖析

"登孤垒荒凉":登上荒凉孤寂的营垒,

# 垒:军用建筑物。,孤垒:孤零零的昔日营垒。

"危亭旷望":登上高高的亭子向远方眺望,

# 危亭旷望:在高亭上远望。

"静临烟渚":静静地靠近烟雾笼罩的小洲。

# 烟渚:笼罩着雾气的水中沙洲。

"对雌霓挂雨":面对着雌霓悬挂着雨滴,

# 雌霓挂雨:彩虹横空,天地间还带有雨水的湿气。雌霓:彩虹双出,色彩鲜艳为主虹,色彩暗淡为副虹,雌霓是副虹。

"雄风拂槛":强劲的秋风轻拂着栏杆,

# 雄风拂槛:强劲之风吹拂栏杆。

"微收烦暑":微微消散了烦人的暑气。

# 微收烦暑:闷热的暑气稍有收敛。一作“残”。

"渐觉一叶惊秋":渐渐感觉到一片树叶飘落让人惊觉秋天已至,

# 一叶惊秋:见一片黄叶落下,猛地意识到秋天来了。

"残蝉噪晚":傍晚时分残蝉聒噪不停,

# 残蝉噪晚:经历了夏天而残余的蝉在晚暮时分叫得更加起劲。

"素商时序":这是素商的时节。

# 时序:春夏秋冬的代换次序。,素商:秋天。

"览景想前欢":观赏景色不禁想起从前的欢乐时光,

# 前欢:从前与故人欢聚的情景。

"指神京":手指向神京的方向,

"非雾非烟深处":那是一片云雾缭绕的朦胧深处。

"向此成追感":面对此情此景引发追忆之感,

"新愁易积":新的愁绪容易堆积,

"故人难聚":旧日的友人难以相聚。

"凭高尽日凝伫":靠着高处整日凝神伫立,

# 尽日:整天。

"赢得消魂无语":最后落得个黯然销魂默默无语。

# 消魂:情思惆怅。,赢得:换得。

"极目霁霭霏微":极目远望,雨后雾气弥漫,天色朦胧,

# 霏微:朦胧的样子。,极目:尽力远望。

"暝鸦零乱":傍晚时分乌鸦零乱飞舞,

# 暝:天黑。

"萧索江城暮":萧瑟冷清的江城已入暮色。

# 萧索:萧疏冷落。

"南楼画角":南楼的画角声响起,

#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又送残阳去":又送走了那西下的残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作为柳永晚年羁旅行役词,入选《宋词三百首》。此词以登高抒怀为脉络,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寂愁绪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寄寓着美人迟暮的怅惘与前途渺茫的悲叹,营造出苍茫辽阔又凄清寂寥的意境。上阕中,柳永笔触聚焦于初秋雨后的萧瑟之景:暮色渐浓时,寒蝉残鸣,声声哀婉;登临荒垒高处,极目远眺,眼前的苍凉之景触动心弦,往昔于京城的欢愉岁月,也随之在记忆中翻涌浮现。下阕笔锋一转,词人直抒胸臆,倾诉愁绪难消、知音难觅的苦闷。时值深秋傍晚,暮鸦归巢,鸣声聒噪;残阳西沉,余晖黯淡,萧条冷清的江城更添几分感伤。全词采用层层铺陈的手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完美交融,遣词造句雅致清丽,用典自然贴切。柳永凭借深厚的文学底蕴与高超的艺术技巧,借景传情,以景衬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词人登高远眺,借景抒怀,将孤独怅惘的愁绪倾泻于笔端。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壮志难酬的悲叹交织,流露出美人迟暮的喟叹与前途渺茫的绝望。全词意境雄浑壮阔,苍凉之感扑面而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长调慢词,这是一首羁旅伤怀词。描绘了词人漫游江南时所见的古垒残壁、雌霓虹影、雄风叶蝉等苍凉秋景,借此抒发离情别绪与壮士悲秋之感,同时融入对汴京往事与故人的深切怀念,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和音律谐婉的语言,将个人羁旅愁思拓展至对人世兴衰的浩叹,营造出雄浑苍凉又悲楚动人的艺术意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新愁易积,故人难聚。”“易”与“难”既形成鲜明对比,又暗含因果关联,深刻诠释了“成追感”的内涵。

3. 分段赏析

上阕中,“雌霓”指色泽暗沉的副虹,“雄风”则为清凉刚健之风,二词典雅考究,精准勾勒出夏秋交替之际雨后的独特景致。词人伫立孤垒危亭,俯瞰江边烟渚,在这苍茫天地间,敏锐捕捉到时节更迭的细微变化。孤垒、烟渚、雌霓、雄风等意象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词意推进间,“渐觉”二字稍作停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已入清秋。“素商”点明秋令,至此,词人的悲秋之情悄然转向伤离意绪,进而引发“览景想前欢”的慨叹。从“前欢”一词推测,词人追忆的应是汴京岁月里,与某位相知歌妓的过往。可惜往事如烟,汴京迢递,旧梦难寻。上阕结句巧妙地从景物描写过渡到情感抒发,为下阕抒情埋下伏笔。下阕紧扣“想前欢”的思绪,柳永并未细致描绘往昔欢情,而是着重刻画当下思念的痛苦心境。“新愁易积,故人难聚”短短八字,道尽离别后的复杂心绪:旧情难忘,离别又添新愁;因聚少离多,愁绪愈发难以排遣。“易”与“难”既形成鲜明对比,又暗含因果关联,深刻诠释了“成追感”的内涵。“尽日凝伫”“消魂无语”生动展现出词人深陷离愁、无法自拔的精神状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人真挚而深沉的思念。词至尾声,柳永以黄昏时分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等萧瑟景象,进一步烘托强化离情别绪。尤其是“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两句,余韵悠长,将个人羁旅愁思升华为对人世兴衰的深沉慨叹,使全词意境更为宏阔深远。

4. 作品点评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在艺术表现上极具匠心,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与情景交融的处理,彰显出非凡的文学造诣。“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以细腻笔触摹写眼前之景,属于实写范畴;“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转而抒发内心情感,归入虚写之境。实笔勾勒初秋雨后的萧瑟景致,虚笔倾诉怀旧伤离之情,二者相互映衬,巧妙捕捉时序更迭中的物候变化,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悲怆的情感基调。下片的结构布局则与上片形成巧妙呼应,前五句直抒胸臆,以虚笔追忆往昔愁思;后五句回归写景,以实笔描绘黄昏暮色。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使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虚实交替的篇章架构,不仅赋予词作跌宕起伏的节奏变化,更精准地呈现出词人在特定情境下情感流动的轨迹。全词行文严谨绵密,情感含蓄深沉,在凄清景致与哀伤情绪的交织铺陈中,展现出开阔悠远的意境。其格调清雅脱俗,气韵雄浑厚重,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和谐动人,将羁旅愁思与身世之叹熔铸一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䰞海歌》

下一篇:宋·柳永《斗百花 其一 亦名夏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