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风卷却吹开":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 柴门:用木柴做的门。
"狭径初成竹旋栽":院前新开辟出的一条狭窄小径,两边刚栽了许多篁竹。
# 旋:刚刚,不久。,狭径:小路,小径。一作“陋径”。
"梢影细从茶碗入":细细的竹梢影洒落到茶碗中,
# 梢影:竹梢的影子。
"叶声轻逐篆烟来":竹叶响声宛如随着盘香的烟缕轻轻飘来。
# 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暑天倦卧星穿透":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
# 星穿透:星星从竹林上面穿过。,暑天:这里是指夏天的夜晚。
"冬昼闲吟雪压摧":冬天闲坐此地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枝。
# 雪压摧:指大雪压弯竹枝。,闲吟:闲暇时吟诗。
"预想此时应更好":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
# 此时:指冬季。承上句“雪压摧”而来。
"莫移墙下一株梅":切不可移走墙下的那株梅花树。
# 移:移开,迁走。
南宋词人
张镃(1153~1221?),南宋词人。字功甫,亦作功父,又字时可,号约斋,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隆兴二年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其长于词,内容大都写园林风光、节序感兴、咏花赏月以及交游酬唱等,也有少数词作感怀国事。词风清丽和婉,语言明快洗练。写景咏物,尤为工细。代表作品有《梅品》《仕学规范》。
1. 分段赏析
《竹轩诗兴》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全诗描绘了竹轩内外的景致与生活情趣,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接下来,我们逐联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诗的首联从竹轩的外部环境写起,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柴门风卷却吹开”,一个“卷”字生动地表现出风的力度和动态感,仿佛风带着一股不羁的劲儿,一下子就把柴门吹开了。柴门本就质朴无华,被风随意吹开,更增添了一种随性、自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此处环境的闲适与不受拘束。紧接着,“狭径初成竹旋栽”,说明竹轩旁刚刚开辟出一条狭窄的小路,小路一修好,诗人就马上栽上了竹子。“旋”字体现出诗人迫不及待想要拥有竹林环绕的心情,也暗示了这片竹林是新栽不久的。这两句看似只是简单描述竹轩周边的变化,实则为后文描写竹轩内的景致和生活做了铺垫,展现出诗人对竹轩环境的精心营造,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颔联是全诗的精彩之笔,将竹轩内的清雅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梢影细从茶碗入”,写的是竹子的梢影,“细”字精准地描绘出竹影的纤细、轻柔。当诗人在竹轩内品茶时,竹梢的影子透过窗户,细细地倒映在茶碗之中。这一描写非常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坐在竹轩内,看着茶碗中晃动的竹影,悠然自得地品茶的场景。茶与竹影相映,营造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体现出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叶声轻逐篆烟来”,“叶声”是竹叶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篆烟”指的是盘绕如篆文的香烟。竹叶的声音轻轻传来,仿佛追逐着那袅袅升起的香烟一同飘进竹轩。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叶声以人的“追逐”动作,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声音与烟雾交织在一起,视听结合,进一步渲染出竹轩内清幽、雅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颈联从时间维度出发,分别描写了竹轩在夏天和冬天的不同景象。“暑天倦卧星穿透”,描绘的是夏天的情景。在炎热的夏天,诗人感到疲倦,便躺在竹轩内休息。此时,竹叶稀疏,星星的光芒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诗人身上。“穿透”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星光的明亮和竹叶的稀疏,也让人感受到夏日夜晚竹轩内的清凉与静谧。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倦卧,远离了夏日的燥热与喧嚣,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宁静与舒适。“冬昼闲吟雪压摧”,则是冬天的场景。诗人想象自己在冬日的白天,悠闲地在竹轩内吟诗,此时外面大雪纷飞,竹子被积雪压弯。“雪压摧”描绘出竹子在大雪中的姿态,虽然承受着雪的重压,但依然坚韧挺拔。而诗人在屋内闲吟,与外面的雪景形成对比,既体现出诗人在冬日里悠然自得的心境,也暗示了诗人对竹子坚韧品格的欣赏。“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尾联以诗人的预想收束全诗,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预想此时应更好”,诗人想象着在某个时刻,竹轩的景色会更加美妙。结合前面的内容,这里诗人说的是冬季的竹轩,冬天,当竹、梅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时,会呈现出一种更加动人的景象。“莫移墙下一株梅”,诗人叮嘱不要移走墙下的那株梅花。梅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与竹子的品格相呼应。有了梅花的点缀,竹轩的景致会更加丰富,意境也会更加深远。这一句不仅体现出诗人对竹轩现有景致的珍视,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去思索那未被具体描绘的“更好”的景象究竟是怎样的。《竹轩诗兴》通过对竹轩景致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出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四联层层递进,从竹轩的外部环境写到内部景致,再到不同季节的感受,最后以预想作结,意境清幽雅致,语言平实自然却韵味十足,是一首描写闲居生活的好作品。
2. 作品点评
《竹轩诗兴》作为张镃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别具特色。其诗风清润而不显得单薄,隽永却无寒涩之感,在紧扣“竹轩”主题的同时,又能自然洒脱,不拘泥于物象描绘。张镃曾师从杨万里学习诗歌创作,深得自然清丽的精髓。从《竹轩诗兴》可见,其风格与姜夔相近,同样以俊雅取胜,这与姜夔“清空骚雅”的诗风不谋而合,而姜夔也曾因诗风独特受到杨万里的激赏。杨万里以“新拜南湖为上将,近差白石作先锋”,将张镃(号南湖)与姜夔(号白石)相提并论,足见对二人的推崇。
# 诗人写竹轩,集中写因竹带来的种种佳趣。后四句更想象署天夜卧观星、冬天凭轩赏雪、寒梅与修竹相映等情景,更得清趣幽致。全篇字面上并未明点出竹,但句句紧扣住竹来抒写。在清幽脱俗的景物环境中,竹轩主人一诗人的形象栩栩而出。
不详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宋诗卷》
# 该诗自然清丽,风格俊雅,既描写了轩主人的品茗、焚香等室内辅助性活动,又着意赞美了竹轩的观竹、观雪、观梅等高情逸致,今天阅读此诗,那种文人之雅性、书室之雅气够令人向往和追慕的。
不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
上一篇:宋·王辟之《于令仪诲人》
下一篇:宋·辛弃疾《念奴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