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曾忆旧繁华":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
# 旧:一作昔。,玉京:北宋的都城汴京。
"万里帝王家":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
"琼林玉殿":奢华的宫殿园林,
# 琼林玉殿:指赵佶宠臣蔡京、朱腼等搜刮财货、竭尽民力兴建而成的宫殿。
"朝喧弦管":清晨弦管之声喧闹不止,
"暮列笙琶":夜晚笙琶之乐排列奏响。
# 琶:指琵琶。,笙:簧管乐器,管为竹制,长短不一,有13至19根不等。
"花城人去今萧索":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
# 花城:指靖康之变以前的汴京。
"春梦绕胡沙":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
"家山何处":家乡在何处,
# 家山:故乡。
"忍听羌管":怎忍心聆听那羌笛声声,
# 羌管:一作“羌笛”。
"吹彻梅花":将《梅花落》的曲调吹奏得凄凉彻骨。
# 梅花:在此指《梅花落》的乐声。
宋朝第八位皇帝,创立“瘦金体”
赵佶(1082~1135),北宋皇帝、书画家。庙号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出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在位期间追求奢靡,政治腐败、外交不力,以致民怨四起并埋下北宋靖康年间亡国的祸根。赵佶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天赋非凡,独创“瘦金体”书法。他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其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为生动。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雪江归棹图》等。亦能诗词,有《宣和宫词》3卷,已佚。近人辑有《宋徽宗诗》《宋徽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抒怀的词作,上片回溯亡国前汴京城的繁华,通过对昔日汴京生活的追念,寄寓词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下片以虚实相间之笔,叙写词人被俘后的悲愁,将其心中的思国之痛与亡国之哀倾诉得韵味悠长。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铺陈“玉京繁华”“万里帝王家”的昔日盛景,以“琼林玉殿”“朝喧弦管”的奢华场景,与下片“花城萧索”“春梦胡沙”的现实惨状形成鲜明对照。“曾”字暗藏今昔时间切割,“花城”与“胡沙”构成空间割裂,在盛衰变迁中强化亡国之痛的情感张力。虚实结合:上片“忆昔”为实,借具体场景重现汴京往昔气象;下片“春梦绕胡沙”为虚,以梦境跨越时空联结故都与异域,“家山何处”的悲问又将思绪拉回现实。虚实之间,既见故园萦绕的精神寄托,亦含身处漠北的残酷现实,情感层次在虚实转换中愈显厚重。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词中回溯北宋都城汴京往昔的繁盛之景,“曾”字暗藏今昔对照,点出昔日万里山河的帝王气象已为陈迹,暗合词人沦为俘囚的现实处境。继而“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三句,以“琼林玉殿”极言宫廷建筑之奢华,以“朝喧”“暮列”勾勒昼夜不息的宴乐场景,尽显帝王生活的奢靡无度。下片“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二句,“花城”一词以繁花簇拥的意象复现汴京旧貌,与“萧索”形成今昔对照,写尽故都残破之态;“春梦绕胡沙”则以梦境联结南北,既见大漠荒寒之境,亦含故国萦绕之思。结拍“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三句,从梦境跌入现实,羌笛吹奏《梅花落》的曲调,与“家山何处”的悲问相呼应,将亡国之君身处异域、山河破碎的哀痛,融入笛声的凄凉意境中,倍增怆然之情。
4. 作品点评
全词抚今追昔,语言凝练而意蕴深长,将复杂心迹熔铸于具体意象中,尽显亡国之君的思国之愁与亡国之痛,情感真切可触。
# 此词少帝有和篇,意更凄怆,不欲并载。吾粥其父子至此,虽噬脐无及矣。每一批阅,为酸鼻焉。
明文学家陈霆《渚山堂词话》
# 此为徽宗被俘北上后所作,大有亡国之痛。
清词人朱祖谋《宋词三百首注释》
# 往日繁华,而今凄凉,对比强烈,四十八字,浓缩覆国亡家心境。
现代文学奖杨子才《古今五百家词钞》
上一篇:宋·陆游《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