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夜西风撼破扉":一整夜的西风猛烈地摇撼着破旧的门扉,
# 扉:门。
"萧条孤馆一灯微":孤寂冷清的旅馆里,一盏微弱的灯光散发着黯淡的光。
"家山回首三千里":回头遥望家乡远在三千里之外,
# 家山:故乡、故国。
"目断天南无雁飞":极目南天,连大雁的踪影也看不到。
# 天南:指岭南。亦泛指南方。,目断:指望断。
宋朝第八位皇帝,创立“瘦金体”
赵佶(1082~1135),北宋皇帝、书画家。庙号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出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在位期间追求奢靡,政治腐败、外交不力,以致民怨四起并埋下北宋靖康年间亡国的祸根。赵佶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天赋非凡,独创“瘦金体”书法。他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其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为生动。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雪江归棹图》等。亦能诗词,有《宣和宫词》3卷,已佚。近人辑有《宋徽宗诗》《宋徽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在北方孤馆中,彻夜受西风摇撼破扉之苦,孤馆萧条,灯光微弱。诗人回首家乡,相隔三千里之遥,极目南天,却不见大雁传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身为亡国之君在异乡的孤独、凄凉与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家山回首三千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家乡与诗人所处之地相距遥远,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强调了空间上的距离之远,强化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与惆怅。细节描写:“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中,“彻夜”强调时间之长,“西风”呼啸、“撼破扉”的动态描写,以及“一灯微”的静态刻画,都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与孤寂,展现出被囚禁的凄凉生活场景,让读者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破扉”与“萧条孤馆一灯微”勾勒出残败萧索的囚居景象。透过这些字句,不难想象,在这破败昏暗之所,宋徽宗心中定会浮现往昔皇宫里千门万户的恢宏、钟鸣鼎食的奢靡。彼时的煊赫与眼前的困顿形成强烈反差,使得他内心的苦闷愈发深沉,令人感同身受。后两句里,他回首故国,却难觅传信之人,寥寥数语,饱含对往昔的迷茫、眷恋与悲叹。“三千里”一词,以夸张之笔凸显故土之遥,“目断天南”则生动描绘出他极目远眺、满心愁绪的模样。至于他欲借书信倾诉的内容,或许是盼旧臣来援的急切,或许是向亲人诉苦的无奈,又或是对自己治国失当、致山河破碎的悔恨。诗中虽未言明,却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任人细细品味。
上一篇:宋·董嗣杲《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