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liǎng
yíng
mèng
hòu
shǎo
zhēn
huǐ
láo
shí
mèng
gōng
guǎn
zhòng
yáng
xióng
yǒu
xiàng
jìng
wáng
shì
zhī
shuí
zhǔn
gōng
shū
xué
bèi
shí
kōng
jué
tàn
bái
tóu
qióng
xiàng
bào
shū

译文

宗庙两楹的梦境消散后,世间难寻真正的儒者,世人对他们的诋毁或赞誉徒劳无功,又怎能理解其本心?孟子的仁政之功未显如管仲,扬雄的辞赋才华堪比司马相如。周敬王的事业不知谁能继承,扬雄注解《周易》的工夫至今仍严谨无疏。孤独的学问背离时代,空留绝望叹息,白发苍苍独居陋巷,仍怀抱先贤遗作。

逐句剖析

"两楹梦后少真儒":宗庙两楹的梦境消散后,世间难寻真正的儒者,

"毁誉徒劳岂识渠":世人对他们的诋毁或赞誉徒劳无功,又怎能理解其本心?

"孟子无功如管仲":孟子的仁政之功未显如管仲,

"杨雄有赋似相如":扬雄的辞赋才华堪比司马相如。

"敬王事业知谁继":周敬王的事业不知谁能继承,

"准易工夫故不疏":扬雄注解《周易》的工夫至今仍严谨无疏。

"孤学背时空绝叹":孤独的学问背离时代,空留绝望叹息,

"白头穷巷抱遗书":白发苍苍独居陋巷,仍怀抱先贤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二子》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借“两楹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儒道衰落的感慨;颈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对不同学术和文学成就的看法,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学术文化现状的思考;颔联体现了诗人对儒家道统传承的关切,以及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坚持;尾联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这首诗整体风格沉郁顿挫,既有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坚守理想的高尚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借“两楹梦”的典故,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深沉、凝重的文化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儒道衰落的感慨,也暗示了当下社会难以见到真正坚守儒家精神的人,流露出对世风的忧虑。对比:孟子重义理,管仲重事功,杨雄重辞赋且与司马相如风格有相似处,通过对比凸显出不同人物的特点和成就,引发读者对学问、事功等不同价值取向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首联“两楹梦”是指孔子曾梦坐于两楹之间,后用来指孔子之死。此句意思是孔子去世后真正的儒者就很少了,世间那些对儒者的毁谤或赞誉都是徒劳的,因为人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儒者。颔联诗人将孟子与管仲对比,说孟子似乎没有像管仲那样建立赫赫功勋;又将杨雄与司马相如比较,认为杨雄的辞赋和司马相如相似。表面上是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比较,表达对不同学术和文学成就的看法,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学术文化现状的思考。颈联“敬王事业”代表着儒家所推崇的正统王道事业,诗人忧虑这样的事业不知谁能继承下去。“准易工夫”指研究《周易》等经典的功夫,诗人表示自己在这方面一直没有放松。体现了诗人对儒家道统传承的关切,以及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坚持。尾联诗人感慨自己孤独地做学问,与时代潮流相背离,只能徒然地叹息。自己已到白头之年,在穷僻的小巷中抱着古代的遗书,坚守着自己的学问和理想。描绘出诗人晚年孤独、落寞但又坚守学术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诗歌语言简洁而深沉,格律严谨,体现了陆游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的特点。整体风格沉郁顿挫,既有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坚守理想的高尚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祁《锦缠道·燕子呢喃》

下一篇:宋·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