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将宠辱齐":将荣宠与耻辱看得很淡,
"往往亦凄凄":但内心往往还是感到凄凉。
"白日知丹抱":白日里知晓自己赤诚的抱负,
"青云有旧蹊":青云之上仍有旧日熟悉的道路。
"嗜咸凌鲁济":喜好咸味却凌驾于鲁济之上,
"恶洁助泾泥":厌恶洁净却助力于泾泥之中。
"风雨今如晦":如今风雨交加,天色昏暗,
"堪怜报晓鸡":只可惜那报晓的鸡。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深将宠辱齐,往往亦凄凄。”开篇点明了诗人对人生宠辱的看法,认为宠辱应当看齐,然而即便如此,人生往往仍会感到凄凉。这里的“凄凄”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暗示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颔联:“白日知丹抱,青云有旧蹊。”通过“白日知丹抱”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正直的坚守,即便在阳光之下,自己的赤诚之心依然清晰可见。“青云有旧蹊”则暗示了诗人曾经的辉煌与过往的足迹,青云象征着高远的志向,旧蹊则代表了曾经走过的道路。颈联:“嗜咸凌鲁济,恶洁助泾泥。”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嗜咸凌鲁济”和“恶洁助泾泥”两个意象,描绘了社会中一些人对名利的追逐和对清白的践踏。诗人批判了这种不正之风,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尾联:“风雨今如晦,堪怜报晓鸡。”以“风雨今如晦”描绘了当前的黑暗与困境,风雨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而“报晓鸡”则象征着希望与曙光。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黑暗中仍能迎来黎明。
上一篇: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下一篇:唐·韩愈《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