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duì
jiǔ
zèng
shào
zhāng

朝代:宋作者:陈师道浏览量:3
suì
wǎn
shēn
tuō
dēng
qián
wèi
kōng
bàn
shēng
yōu
huàn
mèng
yǒu
zhōng
duǎn
chóu
cuī
bái
yán
shuāi
jiǔ
jiè
hóng
jūn
liáo
dǎo
lüè
xiāng
tóng

译文

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却未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逐句剖析

"岁晚身何托":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

# 岁晚:一年将尽。

"灯前客未空":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却未落空。

# 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半生忧患里":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

"一梦有无中":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

# :指梦境。,有:指现实。

"发短愁催白":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

"颜衰酒借红":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 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

"我歌君起舞":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

"潦倒略相同":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 潦倒:颓衰,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夜对酒赠少章》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五言律诗。诗中写除夕之夜,诗人感慨身世,虽有客相伴却难掩孤苦:首联“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以问句起笔,点出年末漂泊无依的处境,又因友人到访稍感慰藉;颔联“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回顾半生,将困苦经历比作虚幻梦境,道尽命运沉浮;颈联“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以“愁催白”“酒借红”的对比,刻画愁绪催老、借酒强欢的无奈;尾联“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与友人互慰,两个失意者以歌舞排遣潦倒,尽显同病相怜之慨。全诗以质朴语言直抒胸臆,通过“灯前客”“梦”“酒”等意象,将身世之叹与人生感慨熔铸一炉,对仗工整而情感深沉,既写出困顿境遇中的悲凉,也隐含对知己相伴的珍视,在沉郁顿挫中见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除夜对酒赠少章》由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他早年受业于曾巩门下,曾巩欲推荐其参与修史却因“白衣”身份遭拒,后又逢恩师离世,生活陷入困境,甚至妻儿不得不随岳父远走四川,自己孤苦伶仃、贫病交加。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除夕,他虽尚未入仕,却与友人秦觏等相聚京师。酒宴之上,回想半生辗转于忧患之中,空有才华却仕途坎坷、生计无着,感慨身世之余,便借酒兴作诗赠友,将满腹牢骚与对命运的悲慨诉诸笔端,既倾诉困顿之苦,也寻求知己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除夕抒怀诗。诗中写除夕宴饮时,诗人回顾半生忧患,感叹理想如梦幻泡影,愁绪催老容颜。通过与友人同病相怜的感慨,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悲苦与对现实无奈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岁末之际,诗人抛出“身何托”的灵魂之问,道尽漂泊无依的迷茫。除夕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明亮的油灯下虽有友人相伴,但热闹氛围反而更衬出他内心的孤寂。那些宾客或许仕途顺遂、生活安稳,而诗人却如无根浮萍,连家人都远在他乡,无处安身的凄凉与节日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无奈与辛酸溢于言表。“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回顾过往,诗人感慨自己三十四岁的人生大半都困在忧患之中。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只能在梦境里寻找慰藉。梦中的世界应有尽有,理想得以实现,生活美满幸福;可回到现实,却只剩一无所有的残酷,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陷入无尽的怅惘。短短十字,浓缩了半生的坎坷与挣扎,也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不甘表现得淋漓尽致。“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残酷的现实不断消磨着诗人的意志,忧愁好似一把利刃,让他的头发仿佛被催白;而借酒消愁时,酒精让脸色泛起红晕,看似有了生气,实则难掩内心的憔悴与衰老。这两句并非写实,而是诗人情感的夸张表达,意在凸显愁绪之深、痛苦之重。相较于前人相似的诗句,此联对仗更为工整,“发短”对“颜衰”,“愁催白”对“酒借红”,生动且贴切地描绘出他被生活重压折磨的窘态,也带上了独属于他的悲凉色彩。“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满腹愁绪无人诉说,唯有同样身处困境、尚未入仕的秦少章能懂他的心酸。两人同病相怜,在酒意与愁绪的交织下,一个高歌,一个起舞,用这种方式排遣心中的抑郁不平。尽管此时是除夕,本该充满希望,但从这“潦倒”二字中,仍能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全诗紧扣题目收尾,看似在困境中透出一丝微光,实则更反衬出诗人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绝望,让人不禁为他的遭遇感到叹息。

3. 作品点评

这是陈师道在除夕夜赠友之作,诗中尽显其困顿境遇与复杂心绪。诗人感慨岁末无处安身,半生深陷忧患,过往如梦境般缥缈。愁绪催白了短发,借酒才勉强让衰颜泛红,潦倒之态跃然纸上。但诗中不仅有哀叹,更藏着不甘,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未被现实磨灭,他与友人对酒歌舞,在失意中互诉衷肠。全诗情感浓烈奔放,将人生的悲苦与对理想的坚守交织,既有沉郁顿挫之叹,又显意气难平之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无已初出此一联,大为诸公所称赏。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评颈联

# 以一联名世者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评颈联

# 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南屏山》

下一篇:宋·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