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秋月又满":秋月又一次盈满,
# 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唐·李白《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城阙夜千重":城中夜色深浓。
# 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形容夜色浓重。《后汉书·马融传》:“群师叠伍,伯校千重。”,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诗经·郑风·子衿》:“佻兮达兮,在城阙兮。”孔颖达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阙,非宫阙也。”阙:宫门前的望楼。
"还作江南会":你我在江南相会,
# 会:聚会。
"翻疑梦里逢":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 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风枝惊暗鹊":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
# 惊暗鹊:一作“鸣散鹊”。,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
"露草覆寒蛩":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 覆寒蛩: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覆:一作泣。寒蛩,深秋的蟋蟀。,露草:沾露的草。
"羁旅长堪醉":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
# 长:一作“常”。,羁旅:留滞他乡。
"相留畏晓钟":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 晓钟:报晓的钟声。,相留:挽留。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怀人诗。此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全诗以秋夜客舍为空间载体,通过"天秋月又满"的时序定点与"城阙夜千重"的时空阻隔,构建出漂泊者与故人邂逅的戏剧性场景。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月亮圆满,城阙重重。秋天的月亮常常引发思乡之情,而“城阙夜千重”可能暗示着城市的繁华或旅途的遥远,形成一种辽阔而孤寂的氛围。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秋月)和城市景象(城阙)的描写,营造出羁旅的孤独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点明了情境所处的时间(秋夜)与空间(长安),一个“满”字,将秋月朗照之态刻画得栩栩如生。颔联“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着重强调了此次相聚的意外性,实乃难能可贵。诗人羁旅在外,竟与同乡不期而遇,满心欢喜之际,竟恍惚觉得是在梦中相逢。“还作”“翻疑”四字,笔触细腻,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凄楚与酸涩。这两句将诗人惊喜交加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描绘出一幅秋意萧索之景。诗家紧紧围绕“秋”字落笔,秋风劲吹,使得树枝摇曳不定,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乌鹊;秋霜浓重,寒意侵人,深草中啼泣的寒虫皆被冰霜覆盖,天地间处处弥漫着秋的凛冽与肃杀。此般景致,既渲染了氛围,又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凄清,以及宦海浮沉、漂泊无依的悲痛;更抒发了诗人与故友分别之苦,尽显其客居生活的辛酸与无奈。故友与他同样漂泊异乡,生活困苦,相逢不易,于是二人相聚一堂,开怀畅饮,彻夜长谈。尾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诗人以担忧天明即要分别收束全篇。“长”与“畏”二字用得精妙绝伦,“长”字,道出诗人宁愿长醉不醒,以此忘却尘世之苦,足见其颠沛流离之痛;“畏”字,则流露出诗人对晨钟的恐惧,害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尽显其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这两句将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视以及与同乡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得入木三分。
4. 作品点评
此诗全篇语言凝练精粹,架构层次井然有序,对仗严谨工整,将景与情巧妙交融,营造出凄美动人的意境,余韵悠长。
# (谢榛《诗家直说》)又曰:“诗有简而妙者,如阮籍‘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不如裴说‘避乱一身多’戴叔伦‘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不如司空曙‘乍见翻疑梦’。……”信如所云,诗只作一句耶?文人得心应手,偶尔写怀,简者非缩两句为一句,烦者非演一句为两句也。承接处各有气脉,一篇自有大旨,那得如此苛断!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叔伦)近体诗亦多可观。如“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对酒惜馀景,问程愁乱山”、“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语皆清警。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上一篇: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下一篇:唐·刘方平《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