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zhōng
tián
yuán
zuò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shàng
chūn
jiū
míng
cūn
biān
xìng
huā
bái
chí
yuǎn
yáng
chú
chān
quán
mài
guī
yàn
shí
cháo
jiù
rén
kàn
xīn
lín
shāng
chóu
chàng
yuǎn
xíng

译文

春天到来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村落旁边大片杏花开得雪白。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源脉。当春归来的燕子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逐句剖析

"屋上春鸠鸣":春天到来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

# 春鸠:鸟名,即布谷鸟、杜鹃,像鸽子,有斑鸠、山鸠等。

"村边杏花白":村落旁边大片杏花开得雪白。

# 杏花白:指三月开耕田地的时节。

"持斧伐远扬":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

#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荷锄觇泉脉":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源脉。

# 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像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觇:探测、察看。

"归燕识故巢":当春归来的燕子好像认识它的旧巢,

"旧人看新历":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历。

#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临觞忽不御":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

# 御:进用,饮、喝的意思。,觞: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

"惆怅远行客":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中田园作》乃唐代诗人王维的佳作。该诗生动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农民的喜悦之情,从中得以一窥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风貌以及人们的精神特质。诗人对大自然之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流露出远行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全诗格调健康活泼,风格清新质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中田园作》创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之时。余恕诚提出,依据诗中所呈现的环境与情调而言,其创作时间或比《辋川集》要早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春中田园作》是王维的一首写景抒情诗。此诗生动描绘出春天的蓬勃生机以及农民的喜悦之情,结尾处则流露出远行者对故乡的缱绻之意。诗人以质朴的笔触进行叙述,心境平和地去感受并细细品味生活的点滴滋味。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表面上,诗人是在描写春天田园的美丽景色,但实际上,这些景物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例如,“屋上春鸠鸣”,春鸠的鸣叫可能唤起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村边杏花白”,洁白的杏花可能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质和纯净的内心。白描:诗人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春天的田园景色和农事活动。例如“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十个字便生动地描绘出斑鸠在屋顶鸣叫、村边杏花洁白如雪的春日景象,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听到那充满生机的春日画面。

3. 分段赏析

首联“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借鸟鸣与花开,春意尽显。冬日罕见的斑鸠,随春而至,于屋上欢快啼鸣;村中杏花领先绽放,洁白如雪,使整个村落沐浴在一片白茫之中。颔联“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由景及事,展现农事繁忙。春鸠的啼叫与艳丽的杏花,让农民按捺不住,纷纷出动。有的操起斧头修剪桑枝,有的扛起锄头探寻泉水脉络,开启一年农事序幕。颈联“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以归燕与新历象征春天的到来。燕子归来,呢喃于旧巢旁,似能辨识故居;而屋中主人则翻阅着新日历,感慨时光流转,生活依旧和平安定,故居犹存。然而,“东风暗换年华”,万物在自然更迭中悄然前行。面对故巢与新历,人们心中萌生出对未来的规划与憧憬,以诗意笔触勾勒出春天的开端。当新历摆在眼前,仿佛春天的大幕缓缓拉开。尾联“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田园春色之美令人陶醉,“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处处生机勃勃,充满生活之美。诗人本欲畅饮,却突然搁杯,念及那些漂泊异乡的游子,无法享受这美好生活,不禁心生惋惜与惆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人却以平和淡然的笔触进行描绘,未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多彩。在浅淡的色调与宁静的活动氛围中,巧妙地展现了春天的悄然降临。诗人凭借敏锐的感知力,撷取了春初的最早迹象,仿佛不是在聚焦春天的外在容貌,而是倾听其内在律动,追踪春的脚步。诗中的人与物,在春的感召下,皆怀揣希望,展望未来,追求美好生活,从中可窥见唐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某些风貌以及人们的精神特质。人们的精神状态恰似万物欢快地适应春天,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且开拓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顾云:点化好。《卷耳》之后得此吟讽,情致自然,抑扬有态。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谭云:情诗,闲寂诗,田家诗,右丞能妙。如闲寂、田家诗不妙,情诗便是俗艳。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野趣。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云:结语差有味。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神境高极(“持斧”句下)。结从“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化出。顾云:上六句叙事,末一转结束之。此有所思而作者,别一格局,亦高古。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下一篇:唐·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