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bié
fàn
nán

朝代:宋作者:杨炎正浏览量:3
hèn
zuò
chéng
chūn
tiān
chūn
jiāng
chǎn
dōng
liú
ruò
liǔ
chuán
dōu
zhù
wèi
jūn
chóu
jué
tīng
míng
jūn
dào
nán
fāng
cǎo
xiǎng
xún
chūn
jiù
dāng
nián
hòu
lián
huí
shǒu
chù
luàn
shān
zhē
chóng
shù

译文

酿成这一夜春雨,是我们的离恨别情。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满潮平,汇同江水一股脑儿,向东方汹涌奔腾。纤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您到达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如果您升起春游的豪兴,一准要漫步当年同游的小径。别后会孤独难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别的长亭。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

逐句剖析

"离恨做成春夜雨":酿成这一夜春雨,是我们的离恨别情。

"添得春江":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满潮平,

"刬地东流去":汇同江水一股脑儿,向东方汹涌奔腾。

# 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弱柳系船都不住":纤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

# 都不住:都系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舻":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 听鸣橹:舻,同橹。鸣舻,划船时橹摇动所发出的声音。

"君到南徐芳草渡":您到达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

# 渡:渡口。,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想得寻春":如果您升起春游的豪兴,

"依旧当年路":一准要漫步当年同游的小径。

# 当年路:当年曾经走过的那条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别后会孤独难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别的长亭。

"乱山遮隔无重数":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宋杨炎正创作的词。该词围绕与友人范南伯的分别展开,上片借景抒情,将离恨比作春夜雨,化作春江流水滚滚东流,以弱柳系不住船、听鸣橹声来渲染离别时的不舍与愁绪。下片则设想友人到达南徐后的情景,想象其寻春走在当年旧路,又念及自己日后回首,会被无数乱山遮隔,难见友人,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牵挂与怀念。此词语言自然流畅,风格婉约真挚,既体现了杨炎正的词风特色,又把真挚的惜别之情与深沉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杨炎正(1145~1217?),南宋词人。字济翁,号西樵,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初仕宁远(今属湖南)主簿,嘉定三年改大理司直,后知象州、藤州、琼州。杨炎正工词,早年入辛弃疾幕,相从甚久,交谊亦深,词风也颇相近。其词作长于炼字炼句,写景语句清丽工巧,也有“婉曲而近沉著,新颖而不穿凿”之作。词作如《水调歌头·登多景楼》《蝶恋花·别范南伯》。其词集名《西樵语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蝶恋花·别范南伯》为南宋杨炎正所作。杨炎正与辛弃疾是知交,范南伯是辛弃疾妻兄,三人常聚一起议论国事、唱和赠答,情谊深厚。当时范南伯要前往京口,杨炎正作此词送别。杨炎正与范南伯等友人志同道合,此次分别,不仅有朋友间的不舍之情,或许也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彼此前途的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全词描绘了借春夜雨、春江水流、弱柳系船景象,设想别后乱山遮隔,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融情入景,情思绵密,传递出离别怅惘与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将离恨比作春夜雨,春雨注入春江,江水浩荡东流,借春江水流不停,抒发离恨绵长深重,让情感随江水自然流淌。

3. 分段赏析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起笔“离恨做成春夜雨”,词人将抽象的离恨巧妙地具象化为春夜的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表现出离恨如春雨般细密、连绵不绝。紧接着“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春雨使得春江水涨,滚滚东流。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以春江东流比喻离愁之多、之汹涌,如同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传达出离恨的深沉与不可遏止,营造出一种浩渺、惆怅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做成”“添得”等词自然流畅,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弱柳系船都不住”,通过弱柳系不住船这一意象,暗示朋友不得不离去,即便有不舍之情,也无法挽留。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弱柳以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离别时的无奈。“为君愁绝听鸣橹”,“愁绝”二字直接点明词人因朋友离去而极度忧愁,“听鸣橹”则从听觉角度渲染离别的氛围,船橹声渐渐远去,象征着朋友的远离,词人的心也随之揪紧,既包含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又有对其旅途安危的担忧,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表达得细腻入微。“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下片开头,词人想象朋友到达南徐芳草渡后的情景。“君到南徐芳草渡”点明地点,“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表面是说朋友去寻春会走当年的老路,实则蕴含深意。曾经是两人同行,如今只剩朋友一人,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这里通过对未来场景的想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当年之“同”与如今之“异”形成鲜明对比,委婉地表达出对往昔情谊的怀念和对朋友离别的不舍,情感含蓄而深沉。“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后夜独怜回首处”,悬想别后朋友在某个夜晚回首,心中定会思念自己。“独怜”二字,将朋友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乱山遮隔无重数”,以无数乱山遮隔来象征两人之间的阻隔,既指实际的距离,也暗喻情感上的分离,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伤感与无奈。这两句采用了对写法(即从对方角度来写自己的思念),拓展了情感空间,使情感表达更加曲折深厚,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韵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将深厚情感融入春夜雨、春江流等景致,推陈出新。词风幽微流畅、婉转曲折,情思细腻悠长,如潺潺细流,于字里行间缓缓诉说着送别时的不舍与牵挂,颇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段婉曲而近沉着,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中之上乘。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下一篇: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