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吟秋景外":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
# 秋:《英华》作“清”。
"万事觉悠悠":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 悠悠:遥远。
"此夜若无月":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
# 夜:一作际。
"一年虚过秋":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 虚过:虚度。虚:一作空。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首句:“闲吟”二字勾勒出诗人悠然自在的状态,在秋景之外吟诗,看似超脱,实则蕴含着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一个“外”字,将诗人与普通的秋景拉开距离,营造出一种闲适又略带超脱的氛围。从炼字角度看,“闲”字精准地体现了诗人的心境。次句:此句承接上句,诗人在闲吟中,觉得万事都变得悠远漫长。“悠悠”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这种悠长、渺茫之感,传达出一种对时光和世事的感慨,情感上由超脱逐渐转向深沉。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直接点明中秋之夜的关键月亮。“若无月”以假设的情景,引发读者对中秋月重要性的思考,为尾句情感的爆发蓄势。尾句:紧承上句,强调如果此夜没有月亮,这一年的秋天就仿佛虚度了。从内容主题角度,此句将诗人对中秋月的珍视推向极致,深刻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以小见大,升华了主题。
2. 作品点评
全篇辞藻清逸秀丽,构筑出幽然雅致的意境,余韵悠长耐人寻味。在宁静的氛围铺陈下,一抹若隐若现的怅惘思绪悄然萦绕其间,如同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的涟漪,虽不浓烈却丝丝入扣,引人遐思。
上一篇:唐·曹邺《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下一篇:唐·杜甫《曲江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