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xún
méi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3
jìng
shēn
cáng
yǐn
zhě
jiā
àn
shā
fēn
dài
xié
cán
xuě
liù
shān
yǒu
méi
sān
huā
huáng
yōng
mái
yào
cǎo
qīng
dēng
wēi
huà
sāng
shēng
yān
péng
máo
mèng
jīn
diāo
shì
huá

译文

荒野小路深处隐藏着隐者的家,岸边莎草分开道路,伴着溪流蜿蜒倾斜。马蹄踏过六七里残留着积雪的路,山嘴处有三四朵梅花绽放。枯黄的叶子簇拥着篱笆,掩埋着药草,在青灯下烤着芋头,谈论着农事。宁愿一生在烟雨笼罩的蓬茅下生活,也不去梦想身着金貂侍奉在玉华殿。

逐句剖析

"野迳深藏隐者家":荒野小路深处隐藏着隐者的家,

"岸莎分路带溪斜":岸边莎草分开道路,伴着溪流蜿蜒倾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马蹄踏过六七里残留着积雪的路,

"山觜有梅三四花":山嘴处有三四朵梅花绽放。

# 花:一作化。

"黄叶拥篱埋药草":枯黄的叶子簇拥着篱笆,掩埋着药草,

"青灯煨芋话桑麻":在青灯下烤着芋头,谈论着农事。

"一生烟雨蓬茅底":宁愿一生在烟雨笼罩的蓬茅下生活,

"不梦金貂侍玉华":也不去梦想身着金貂侍奉在玉华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梦寻梅》是宋代诗人方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梦寻梅”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向往与坚守,以及对淡泊隐逸生活的热爱。首联描绘出一条隐匿于荒野的小路,通向隐者之家,路边莎草与溪流相伴,勾勒出清幽宁静的环境,颔联诗人骑马踏过残雪,行六七里路后,于山嘴处寻得梅花,颈联转而描写隐者生活,黄叶拥篱、药草深埋,青灯下与隐者烤芋谈农事,充满质朴的生活气息,尾联表明愿一生居于蓬茅,淡泊度日,无意追求荣华富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野迳”即荒野小路,点明所处之地的僻远幽静,“深藏”二字更强调隐者居所的隐秘,仿佛与世隔绝。“岸莎分路”描绘出岸边莎草如指引方向的标识,将道路分开,“带溪斜”则生动展现了溪流蜿蜒相伴的画面。颔联诗人骑马前行,在残雪覆盖的道路上走过六七里,足见寻梅之路的漫长与艰辛,而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对梅花的执着。终于,在山嘴处看到“三四花”,“残雪”与“梅花”相互映衬,残雪的洁白冰冷更凸显出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的高洁神韵。颈联从寻梅过渡到描写隐者的生活场景。枯黄的叶子簇拥着篱笆,药草被掩埋其中,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却又充满生活气息。“青灯煨芋”描绘了在微弱的灯光下,隐者烤着芋头的温馨画面,“话桑麻”则体现了隐者与友人谈论农事的质朴生活。尾联诗人直接表明自己的志向,宁愿一生在烟雨笼罩的蓬茅下度过,也不梦想身着高贵的金貂服饰,侍奉在华丽的宫殿之中。“烟雨蓬茅”象征着平淡、宁静的隐逸生活,“金貂侍玉华”则代表着荣华富贵的官场生活。诗人表达了对淡泊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坚守,以及对功名利禄的不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许尚《华亭百咏·石兽》

下一篇:宋·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