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tíng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3
huā
lǎo
fēng
yān
shàng
qiū
chéng
miǎo
rán
bái
zhī
shì
chì
yòu
nián
liù
cháo
wǎng
shì
qín
huái
shuǐ
wǎn
fēng
jiāng
chuán
bèi
rén
jīn
jìng
shuí
shì
zhǐ
kān
tǐng
yáng
biān

译文

荻花和芦叶在风烟中渐渐老去,独自登上秋天的城楼,思绪渺远。白鹭不知道这么多的事情,赤乌年号又过去了多少年。六朝的往事都随着秦淮水流去,晚风中江浦船上传来一声笛声。我们这些人如今究竟算什么,只适合在夕阳边的渔艇上。

逐句剖析

"荻花芦叶老风烟":荻花和芦叶在风烟中渐渐老去,

"独上秋城思渺然":独自登上秋天的城楼,思绪渺远。

"白鹭不知如许事":白鹭不知道这么多的事情,

"赤乌又复几何年":赤乌年号又过去了多少年。

# 复:一作隔。

"六朝往事秦淮水":六朝的往事都随着秦淮水流去,

"一笛晚风江浦船":晚风中江浦船上传来一声笛声。

"我辈人今竟谁是":我们这些人如今究竟算什么,

"只堪渔艇夕阳边":只适合在夕阳边的渔艇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鹭亭》是南宋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一说是梁栋写的。此诗描绘了诗人秋日独自登上白鹭亭(秋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迷茫之情。首联通过描写荻花芦叶在风烟中枯萎以及自己独上秋城的情景。颔联以白鹭和赤乌为喻,表达了对世间纷繁之事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将六朝往事与秦淮水相连,又以江浦船上传来的笛声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自身价值和处境的迷茫,觉得自己只配在夕阳下的渔艇边度过余生,体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荻花芦叶老风烟,独上秋城思渺然”,开篇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日景象,“荻花芦叶老风烟”,荻花和芦叶在风烟中显得枯萎老去,营造出一种衰败、凄凉的氛围。“独上秋城”点明诗人独自登上秋日的城楼,“思渺然”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思绪悠远而茫然的心境。颔联“白鹭不知如许事,赤乌又复几何年”,以白鹭和赤乌为喻,“白鹭不知如许事”,白鹭不了解这世间如此多的事情,暗示了人间的纷繁复杂和世事的无常。“赤乌又复几何年”,赤乌代表太阳,这里指时光,诗人感慨时光已经过去了多少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颈联“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晚风江浦船”,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六朝往事秦淮水”,六朝的往事都随着秦淮河的水流逝,秦淮河见证了六朝的兴衰,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一笛晚风江浦船”,傍晚的江浦边,一艘船上传来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晚风飘荡,这笛声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孤独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尾联“我辈人今竟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抒发了诗人对自身价值和处境的迷茫,“我辈人今竟谁是”,诗人感慨自己这一类人在如今的时代究竟算什么呢,体现出一种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只堪渔艇夕阳边”,觉得自己只配在夕阳下的渔艇边度过余生,表达了一种无奈、失落和对现实的妥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虞美人·淡云笼月松溪路》

下一篇:宋·岳飞《从驾游内苑应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