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ūn
èr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3
shān
shēn
wèi
chūn
chí
chù
chù
shān
yīng
huā
zhī
táo
yán
suí
zhī
zhōng
shì
yǒu
qíng
shí

译文

深山里未必春天会迟到,处处山樱盛开,压弯了枝头。桃李虽不言语,却懂得顺应风雨,毕竟阴雨过后,终将迎来放晴的日子。

逐句剖析

"山深未必得春迟":深山里未必春天会迟到,

"处处山樱花压枝":处处山樱盛开,压弯了枝头。

"桃李不言随雨意":桃李虽不言语,却懂得顺应风雨,

"亦知终是有晴时":毕竟阴雨过后,终将迎来放晴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入村(其二)》是南宋诗人方岳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乐观期待。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春景,诗人认为山深的地方春天并不会迟到,处处可见盛开的山樱花。后两句通过桃李随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即使暂时有风雨,最终也会迎来晴天。诗中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入村(其二)》是南宋诗人方岳写的。方岳于绍定五年(1232年)考中进士,此后先后担任淮东安抚司官职、工部郎官以及南康军知军等职位。由于性格刚直,他触怒了权臣贾似道和丁大全,最终遭到罢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描绘出山中春日的景象,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地勾勒出山樱花盛开的繁盛画面,体现出白描手法的质朴与生动。化用:“桃李不言随雨意”:此句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桃李不言”暗示像李广那样品德高尚、不事张扬的人,即便处于风雨飘摇的环境中(“随雨意”营造出一种艰难、动荡的氛围),也能凭借自身的魅力和品质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诗人借此表达对具有高尚品格之人的赞美,以桃李在雨中的状态来寄托某种情感或人生感悟。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描绘了山中春天的景象,诗人指出山深的地方并不一定春天来得晚,反而处处可见山樱花盛开,压满枝头。这里的“未必”和“处处”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后两句:“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通过桃李随雨的意象,表达了即使在风雨中,桃李依然默默生长,预示着终将迎来晴天。这里的“不言”和“终是有晴时”形成呼应,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永颐《越溪吟》

下一篇:宋·于石《母子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