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权门烈火炎":靠近权势显赫的门第,就像靠近炽热的烈火,
"冷溪寒谷反幽潜":而清冷的溪流和寒冷的山谷反而幽静深邃。
"轻尘不动琴横膝":细微的灰尘都不动,琴横放在膝盖上,
"万籁无声月入帘":自然界一切声音都没有,月亮照进帘子。
"秋后丝钱谁数得":秋天过后,蚕丝换来的钱财谁能数得清,
"春余苍竹自知添":春天过去,苍翠的竹子自己知道增添。
"客星异日乘槎去":客星日后乘坐木筏离去,
"会访成都人姓严":会去拜访成都一位姓严的人。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人借题杨道人默轩,展现了诗人对清静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用典:“炙手权门烈火炎”中“炙手权门”运用杜甫《丽人行》的典故,喻权贵气焰之盛,“炙手”形象地描绘出权势之盛,让人不敢靠近,如同把手靠近炽热的火焰会灼伤一样。此典暗示了当时官场的权势斗争激烈,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炙手可热,势力庞大且嚣张跋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权势倾轧的厌恶和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对比:“炙手权门烈火炎,冷溪寒谷反幽潜”运用了鲜明的对比。“炙手权门”代表着世俗的权势和热闹,那里充满了争斗、喧嚣和功利;而“冷溪寒谷”则象征着宁静、清幽的隐逸之地。诗人将权门的炽热与寒谷的幽潜进行对比,突出了官场的污浊和隐居生活的纯净美好,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炙手权门烈火炎,冷溪寒谷反幽潜。”开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权势显赫的门第比作炽热的烈火,形象地描绘出世俗权势的炙手可热和令人难以接近;而清冷的溪流和山谷则显得幽静深邃,代表着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势的厌恶和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轻尘不动琴横膝,万籁无声月入帘。”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超然物外的画面。“轻尘不动”表现出环境的寂静,“琴横膝”则增添了一份闲适和雅致。“万籁无声月入帘”,自然界一切声音都没有,月亮照进帘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进一步体现了默轩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平静。“秋後丝钱谁数得,春余苍竹自知添。”以秋后的蚕丝和春后的苍竹为喻,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秋後丝钱谁数得”,蚕丝换来的钱财难以数清,象征着人生的得失和繁华的虚幻;“春余苍竹自知添”,苍竹在春天过后自然增添新绿,体现了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顽强。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客星异日乘槎去,会访成都人姓严。”借用“客星乘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客星”象征着诗人自己,“乘槎去”表示离开世俗,去寻找真正的宁静和自由。“会访成都人姓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传说中的人物一样,寻得一位隐居的高人,与他交流和探讨人生。这一句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上一篇:宋·黄庭坚《次韵答晁无咎见赠》
下一篇:宋·黄庭坚《拟古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