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hāng
xún
zhāi
zhōng
wǎn
chū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xué
biān
jiǎn
cán
huái
怀
rén
jiāng
yǒng
fēi
chē
xīn
yuǎn
jìng
jìng
wǎn
shū
zhǔ
míng
hán
quán
jǐng
chūn
kuī
yuán
huáng
sān
qǐng
cháo
wàng
wài
tǎng
tiān
xìng
xiǎng
chéng
cāng
láng
chuán
zhuó
cuì
lǐng

译文

研读古籍,只剩些残缺的书简,思念故人,江湖之路漫长无尽。并非没有车马往来的访客,只因心境高远,所处环境也自显宁静。夜雨过后,到菜畦中采摘蔬菜,汲取寒泉井的水,煮上一壶清茶。春天即将离去,我却无心去园中观赏,黄鹂鸟频频鸣叫,似在再三相邀。在朝中为官时,未曾有什么声望,如今补任地方官职,或许是上天的眷顾。真想乘上那漂泊江湖的小船,在青翠的山岭间洗去头发上的尘垢。

逐句剖析

"学古编简残":研读古籍,只剩些残缺的书简,

"怀人江湖永":思念故人,江湖之路漫长无尽。

# 永:远也。,湖:蒋刻本作南。

"非无车马客":并非没有车马往来的访客,

"心远境亦静":只因心境高远,所处环境也自显宁静。

"挽蔬夜雨畦":夜雨过后,到菜畦中采摘蔬菜,

"煮茗寒泉井":汲取寒泉井的水,煮上一壶清茶。

"春去不窥园":春天即将离去,我却无心去园中观赏,

"黄鹂颇三请":黄鹂鸟频频鸣叫,似在再三相邀。

"立朝无物望":在朝中为官时,未曾有什么声望,

"补外傥天幸":如今补任地方官职,或许是上天的眷顾。

# 补外:山谷集校:一作得邑,石本作得邦。

"想乘沧浪船":真想乘上那漂泊江湖的小船,

"濯发晞翠岭":在青翠的山岭间洗去头发上的尘垢。

# 晞:干。一作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张询斋中晚春》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晚春时节的书斋生活为背景,刻画了夜雨浇灌菜畦、寒泉煎煮香茗等闲适画面,呈现出作者远离朝廷纷争、向往自然静谧的心境。诗中“非无车马客,心远境亦静”等句子,突出了黄庭坚虽身处俗世却超脱外物的情怀。同时,诗人借对古人典籍的追思和对江湖友人的惦念,抒发了淡泊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作品还通过与张询的唱和应答,体现出宋代文人之间的雅集交往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次韵张询斋中晚春》创作于1086年,当时正值晚春时节,黄庭坚在书斋中因时节变换心生感触,于是写下这首诗。诗中叙述了作者在晚春期间的闲适生活与内心状态,包含夜雨时分采摘蔬菜、用寒泉煎煮香茗等情景,同时抒发了远离朝廷官场、向往自然生活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唱和诗。借夜雨浇畦、寒泉煮茗、黄鹂啼春等晚春斋中景象,写出了作者远离朝堂纷扰、向往自然宁静的心境与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引用:“非无车马客,心远境亦静”一句引用了陶渊明《饮酒》中“心远地自偏”的意境。原句强调只要内心远离尘世喧嚣,即便身处闹市,也如同居于偏僻之地般宁静。黄庭坚在此处化用,表明自己并非没有世俗交往的客人,但因内心宁静超脱,所处之境自然也显得静谧,凸显了其内心对宁静的坚守,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拟人:“春去不窥园,黄鹂颇三请”赋予黄鹂人的情态,写黄鹂再三“请”人赏春,生动表现春光将逝的急切,增添诗句趣味,暗喻时光易逝。意象组合:诗中“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将夜雨、菜畦、寒泉、井台等意象组合,勾勒出晚春斋中躬耕煮茶的闲居画面;“沧浪船”“翠岭”则以江湖行船、山间濯发的意象相连,构建出远离尘嚣的自然图景。两组意象前后呼应,前者写实显日常之静,后者写意表向往之切,共同烘托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追求。用典:“学古编简残”句巧用古人研习典籍的典故。古代文人常以“编简”代指典籍,追怀古人学问多从研读残卷典籍入手。作者在此处借“编简残”的意象,呼应古人治学于残卷中求道的情境,将自身对古代学问的追慕与研习融入其中,通过典籍的残缺留存,表达对先贤智慧的尊崇以及自身潜心向学的态度。对比:诗中“立朝无物望,补外傥天幸”与“想乘沧浪船,濯发曦翠岭”形成鲜明对比。前两句写在朝堂任职时无世俗声望、外放任职反觉侥幸,暗含对官场的疏离;后两句以乘沧浪船、翠岭濯发的想象,勾勒出向往自然的归隐图景。“补外”的仕宦境遇与“濯发”的隐逸愿景对照,强化了对官场的超脱和对自然淡泊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学古编简残,怀人江湖永。非无车马客,心远境亦静”,从治学与心境写起。研读古籍的书简已残缺,思念远方之人如江湖般辽远悠长。并非没有车马往来的访客,只因心境高远,所处环境也显得宁静。“编简残”点出治学的勤勉与岁月的痕迹,“江湖永”写出怀人之情的绵长;“非无车马客”与“心远境亦静”形成对比,以外界的纷扰反衬内心的宁静,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春去不窥园,黄鹂颇三请”,描绘斋中的闲居生活。在夜雨滋润的菜畦中采摘蔬菜,用寒泉井的水烹煮香茗。春天过去也无暇观赏园景,连黄鹂鸟都频频鸣叫相邀。“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勾勒出朴素而闲适的田园生活场景,充满生活气息;“不窥园”写出专注于内的状态,“黄鹂三请”则以鸟儿的活泼反衬人的宁静,动静相衬,尽显斋居的清幽。“立朝无物望,补外傥天幸。想乘沧浪船,濯发晞翠岭”,抒发对仕途的淡然与对归隐的向往。在朝廷任职时没有过高的名望追求,外放到地方任职或许是天赐的幸运。真想乘上沧浪之船,在青翠的山岭间洗发晒干。“立朝无物望”写出对官场虚名的淡泊,“补外傥天幸”表达对外放任职的豁达;“乘沧浪船”“濯发晞翠岭”则以生动的想象,描绘出归隐自然的惬意画面,寄托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情感由现实的淡然转向理想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戏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