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shǒu
liào
xiàn
qī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gōng
wěi
shèn
shēng
sǔn
sòng
dié
fēn
fēn
shǎo
gōng
chéng
mèng
dié
kān
bào
míng
tuó
huāng
shè
tián
yuán
le
nài
chūn
fēng
táo
xiǎng
jiàn
chūn
xián
tài
shǒu
shū
lái
wèn
bìng
wéi

译文

官府的来往文书琐碎烦杂,有如竹笋丛生,狱论文案纷纷乱乱,有如蜜蜂分窠。很少能有像庄子那样弯曲手臂便能做梦化为蝴蝶的闲适时光,难以忍受衙吏敲响鼍鼓召集官吏的声音。家乡里社旁的田园已经荒芜了,面对春天的春风和盛开的桃李,却无可奈何。想念在宜春担任贤能太守的你,却没有收到你的书信来问候像维摩诘一样“生病”的我。

逐句剖析

"公移猥甚业生笋":官府的来往文书琐碎烦杂,有如竹笋丛生,

# 公:指官府、官家。

"讼牒纷如蜜分窠":狱论文案纷纷乱乱,有如蜜蜂分窠。

"少得曲肱成梦蝶":很少能有像庄子那样弯曲手臂便能做梦化为蝴蝶的闲适时光,

# 肱:手臂。

"不堪衙吏报鸣鼍":难以忍受衙吏敲响鼍鼓召集官吏的声音。

# 鸣鼍:鼍鼓,一种打击乐器。

"已荒里社田园了":家乡里社旁的田园已经荒芜了,

"可奈春风桃李何":面对春天的春风和盛开的桃李,却无可奈何。

"想见宜春贤太守":想念在宜春担任贤能太守的你,

"无书来问病维摩":却没有收到你的书信来问候像维摩诘一样“生病”的我。

# 病:生病,病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袁守廖献卿》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对廖献卿政务繁忙的描写,如“公移猥甚业生笋,讼牒纷如蜜分窠”,展现了其官场生活的状态;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境遇和情感,如“已荒里社田园了”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感慨。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同情,也流露出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田园归隐的向往,体现了黄庭坚诗歌注重用典、情感含蓄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寄袁守廖献卿》是黄庭坚寄赠给廖子孟的佳作。廖子孟,表字献卿,乃安州人士。他仕途之初,担任建阳知县一职,后来又出任干州通判。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的时候,廖子孟以屯田郎中的身份掌管袁州。廖子孟的儿子名为廖正一,表字明略,与苏门的诸位才子交往密切,情谊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讼牒纷如蜜分窠”将众多的讼牒比作蜜蜂分窠一样繁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廖献卿作为太守所面临的诉讼文书之多,突出其政务的繁忙。用典:“少得曲肱成梦蝶”运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以及“不堪衙吏报鸣鼍”中“鸣鼍”是古代衙门中敲击鼍鼓召集官吏的意思,通过用典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不能自由闲适的无奈。“想见宜春贤太守,无书来问病维摩”中“维摩”即维摩诘,是佛教中在家修行的大乘佛教居士,以称病为由,向佛陀遣来问讯的弟子们讲述大乘教义,这里诗人以维摩诘自比,表达自己的状态。借景抒情:“可奈春风桃李何”,借春天的春风和桃李之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田园荒废的感慨,也流露出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更委婉。

2. 分段赏析

《寄袁守廖献卿》首联“公移猥甚业生笋,讼牒纷如蜜分窠”:“公移猥甚业生笋”意思是官方的文移非常繁多,多到都顾不上府衙中的竹子都长出了新笋,“猥甚”强调了文移的繁杂程度。“讼牒纷如蜜分窠”进一步描述了诉讼文书像蜜蜂分窠一样杂乱繁多。这一联生动地描绘出廖献卿作为太守,政务极其繁忙,突出了官场事务的琐碎和繁重。颔联“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鼍”:“少得曲肱成梦蝶”说很少能有像庄子那样弯曲手臂便能做梦化为蝴蝶的闲适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暗示在官场中难以获得这样的状态。“不堪衙吏报鸣鼍”则是说难以忍受衙吏敲响鼍鼓召集官吏的声音,“不堪”体现了对官场这种繁文缛节和忙碌生活的厌烦和无奈。颈联“已荒里社田园了,可奈春风桃李何”:“已荒里社田园了”表明自己家乡的田园已经荒芜,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牵挂和对自己不能归耕田园的遗憾。“可奈春风桃李何”面对春天的春风和盛开的桃李,却无法享受田园之乐,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尾联“想见宜春贤太守,无书来问病维摩”:“想见宜春贤太守”直接表达了对在宜春担任太守的廖献卿的想念之情,“贤太守”是对廖献卿的称赞。“无书来问病维摩”诗人以维摩诘自比,说没有收到廖献卿的书信来问候自己这个“生病”(这里的“病”也可理解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等精神状态)的人,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友人没有来信的些许失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往岁过广陵值早春尝作诗云春风十里珠帘卷彷》

下一篇:宋·黄庭坚《范蜀公挽词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