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轻舴艋舟":不要轻视这小小的舴艋舟,
"始自鸱夷子":它始于范蠡归隐的遗风。
"双阙挂朝衣":把上朝的官服挂在宫廷的双阙之下,
"五湖极烟水":在广阔的五湖之上尽情欣赏那烟波浩渺的水色。
"时游杏坛下":有时会驾着舴艋舟游历在孔子讲学的杏坛之下,
"乍入湘川里":突然又进入到那风光秀丽的湘水流域之中。
"永日歌濯缨":整日吟唱《沧浪歌》濯洗冠缨,
"超然谢尘滓":超逸洒脱地告别那尘世的污浊与纷扰。
唐代大臣
李德裕(787~850),唐代大臣。字文饶,初名缄,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早年以门荫入仕,主张大臣应用公卿子弟。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加官至太尉,封卫国公。在牛李党争中,是李党的领袖。李德裕少好学,反对浮华风尚,不过分追求华丽的文风。他的作品不事雕琢藻饰,注重内容,真挚感人。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文武两朝献替记》《会昌伐叛记》等。
1. 分段赏析
“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诗人开篇即言不要轻视舴艋舟,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鸱夷子所开创使用。这里的鸱夷子即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乘舴艋舟泛游五湖。诗人提及舴艋舟的起源,既表达了对其古老传统的敬意,也为后文借舟抒发情感做了铺垫,暗示了自己对范蠡那种功成身退、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双阙挂朝衣,五湖极烟水。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双阙挂朝衣”,描绘出一种摆脱官场束缚的姿态,将朝衣挂在宫阙之上,意味着告别仕途的繁务。“五湖极烟水”则展现出一幅广阔浩渺的画面,舴艋舟在五湖的烟水之间穿梭,象征着诗人从局促的朝堂走向了自由广阔的天地。“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进一步描述了舟行所至的丰富游历,杏坛是孔子讲学之地,代表着文化圣地,湘川则是自然胜境,诗人在文化与自然之间往来,既享受着文化的熏陶,又沉浸于自然的美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在不同的空间中自由穿梭,感受着身心的自由与放松。“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永日歌濯缨”,诗人整日在舟上高歌,洗涤着头上的缨络。“濯缨”一词出自《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寓意着超脱尘世的污浊,保持自身的高洁。“超然谢尘滓”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他超然物外,洒脱地拒绝了尘俗的纷杂,表达了对自由、高洁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烦恼与喧嚣的摒弃,希望能在舴艋舟所代表的宁静世界里,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