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íng
quán
shù
shí
yǒng
shí
shǒu
·
·
​​chóng​​
tái
róng

朝代:唐作者:李德裕浏览量:1
róng
hán
shí
xiù
zhōng
zhū
cháng
chóng
chóng
yìng
hào
zhì
chén
xiá
yào
耀
dān
jǐng
piàn
piàn
míng
qiū
lán
duō
zhòng
fāng
yán
姿
xiāng

译文

当芙蓉花沾满露珠的时候,它那秀丽的光彩仿佛在波光中满溢出来。芙蓉花就像身着红色衣裳的仙女,层层叠叠的花瓣相互映衬,更凸显出其洁白纯净的本质。清晨的彩霞闪耀着红色的光芒,芙蓉花的每一片花瓣都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明亮动人。即使是在长满兰草的水泽边生长着众多芬芳的花草,它们的美丽姿态也无法与芙蓉花相媲美。

逐句剖析

"芙蓉含露时":当芙蓉花沾满露珠的时候,

"秀色波中溢":它那秀丽的光彩仿佛在波光中满溢出来。

"玉女袭朱裳":芙蓉花就像身着红色衣裳的仙女,

"重重映皓质":层层叠叠的花瓣相互映衬,更凸显出其洁白纯净的本质。

"晨霞耀丹景":清晨的彩霞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 景:一作紫。

"片片明秋日":芙蓉花的每一片花瓣都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明亮动人。

"兰泽多众芳":即使是在长满兰草的水泽边生长着众多芬芳的花草,

"妍姿不相匹":它们的美丽姿态也无法与芙蓉花相媲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重台芙蓉》是唐代诗人李德裕创作的咏物诗。此诗以重台芙蓉为描写对象,首联描绘了芙蓉含露时的秀美姿态,其美丽色泽仿佛要从波光中满溢而出。颔联和颈联运用比喻和烘托的手法,将芙蓉比作身着朱裳的玉女,层层花瓣相互映衬,又在晨霞、秋日的映照下更显明艳动人,细致刻画了重台芙蓉的形态与色彩。尾联则通过与兰泽众芳对比,突出了重台芙蓉妍姿的独特出众。全诗用词生动形象,对仗工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重台芙蓉的美丽,既表达了诗人对重台芙蓉的由衷赞美,也寄托了诗人自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卓尔不群的高尚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大臣

李德裕(787~850),唐代大臣。字文饶,初名缄,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早年以门荫入仕,主张大臣应用公卿子弟。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加官至太尉,封卫国公。在牛李党争中,是李党的领袖。李德裕少好学,反对浮华风尚,不过分追求华丽的文风。他的作品不事雕琢藻饰,注重内容,真挚感人。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文武两朝献替记》《会昌伐叛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被收录于《会昌一品集·别集·卷十》之中,其创作时间为开成五年(公元840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此句是描绘重台芙蓉的近景特写。“芙蓉含露时”精准捕捉到芙蓉花带着晶莹露珠的瞬间,赋予花朵灵动鲜活之感,仿佛能看到那饱满的花瓣上挂着水珠,娇艳欲滴。“秀色波中溢”则进一步渲染,将芙蓉的秀丽色泽与水波相融合,“溢”字生动地表现出其美丽仿佛要满溢而出,不仅写出了芙蓉本身的娇艳,还营造出一种波光潋滟、花影摇曳的美妙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芙蓉在水的映衬下愈发动人的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玉女袭朱裳,重重映皓质”此句运用比喻和衬托手法刻画芙蓉形象。“玉女袭朱裳”把芙蓉比作身着红色衣裳的仙女,“玉女”赋予芙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袭朱裳”形象地描绘出芙蓉花瓣鲜艳如红裳,给人以色彩明艳之感。“重重映皓质”中“重重”强调芙蓉花瓣层层叠叠的形态,“映皓质”则通过与洁白纯净的质地相互映衬,进一步突出芙蓉花朵的娇艳与纯洁,不仅展现出芙蓉的外在美,还增添了一种神秘、高雅的氛围,使芙蓉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此句借助环境描写烘托芙蓉之美。“晨霞耀丹景”描绘了清晨的彩霞闪耀着红色的光芒,“耀”字突出了彩霞的绚烂夺目,“丹景”点明色彩,为芙蓉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华美的背景。“片片明秋日”聚焦于芙蓉的花瓣,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每一片都清晰明亮,“明”字强调了花瓣在阳光映照下的光泽感,使芙蓉在晨霞与秋日的映衬下更加鲜艳动人,进一步强化了芙蓉的美丽形象,同时也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明朗向上的氛围。“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此句通过对比突出芙蓉的独特。“兰泽多众芳”点明生长环境,在长满兰草的水泽边有众多芬芳的花草,“多众芳”说明花草种类繁多。“妍姿不相匹”则通过对比,强调即使在这众芳之中,重台芙蓉的美丽姿态也是其他花卉无法比拟的,突出了芙蓉的卓然不群和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重台芙蓉的高度赞美之情,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芙蓉在诗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夜雨有念》

下一篇: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