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bīn
lǎo
bìng
yóu
dōng
yuá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西
fēng
áo
cán
shǔ
yòng
huò
bìng
shū
gōu
mǎn
lián
táng
sǎo
míng
zhú
jìng
zhōng
yǒu
rén
zhī
yuán
jué
xìng
xīn
yuán
fāng
shuì
xiào
liù
chuāng
jìng

译文

西风正与残余的暑气激烈交战,就好像霍去病在战场上征战。疏通沟渠让莲塘的水满溢,清扫落叶使竹林小径明亮。其中有一位寂寞的人,自己知晓圆满觉悟的佛性。心思像猿猴一样刚刚平静下来,一笑之间使得六扇窗户都安静了。

逐句剖析

"西风鏖残暑":西风正与残余的暑气激烈交战,

"如用霍去病":就好像霍去病在战场上征战。

"疏沟满莲塘":疏通沟渠让莲塘的水满溢,

"扫叶明竹迳":清扫落叶使竹林小径明亮。

"中有寂寞人":其中有一位寂寞的人,

"自知圆觉性":自己知晓圆满觉悟的佛性。

"心猿方睡起":心思像猿猴一样刚刚平静下来,

"一笑六窗静":一笑之间使得六扇窗户都安静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又和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其一)》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前四句绘景叙事,以西风战残暑起笔,再写整治东园之景,营造豪迈又闲适氛围。后四句抒情表意,点寂寞人悟佛性,终以心静境宁显豁达。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彼时黄庭坚被贬谪到戎州(即现今四川宜宾)。仕途受挫后,他转而潜心研习佛法。在此期间,他与友人郭子仁(字斌老)常有唱和交流。一次病愈后,黄庭坚在游园时有所感悟,便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所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诗人将西风与残暑的对抗比作霍去病与敌军的鏖战,新奇而形象。“鏖”字生动地表现出西风的强劲,如同霍去病作战时的勇猛,将残暑迅速击退,展现出秋天来临,暑气消散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利落、清爽的基调。“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径”诗人的笔触转向东园的景色。疏通沟渠,使得莲塘得以注满清水,荷叶莲花在水中更显生机;清扫竹叶,让原本可能被落叶掩盖的竹径变得明晰。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东园清幽、整洁的环境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对生活的打理与对宁静环境的营造。“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由景及人,点明在这清幽的东园中有一位寂寞的人——斌老。“寂寞”并非指孤独落寞,而是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独处状态。“自知圆觉性”表明斌老对佛法中圆满觉悟的自性有所体悟,体现出友人内心的宁静与精神上的追求,为尾联进一步刻画友人的心境做铺垫。“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这是对友人内心状态的生动描绘。“心猿”常被用来比喻人心的浮躁不定,“心猿方睡起”意味着友人内心的杂念已经平息,心境归于宁静。“一笑”展现出友人内心的平和与释然,“六窗静”则强调内心宁静后,对外界的感知也变得平静。这两句诗将友人超脱尘世、内心宁静的境界推向高潮,表达出对这种人生境界的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次韵清虚同访李园》

下一篇:宋·黄庭坚《题伯时画观鱼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