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见桃万事无":见到凌云的桃树便觉得万事皆空,
"我见杏花心亦如":我见到杏花后心境也是如此。
"从此华山图籍上":从此以后在华山的图籍上,
"更添潘阆倒骑驴":会增添潘阆倒骑驴的画面。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联想:由画中的桃杏花联想到见到它们时“万事无”“心亦如”的心境,将观画的感受与内心思绪相联系,拓展了诗歌的内涵。比拟:“我见杏花心亦如”,将“我”的心赋予杏花的某种特质,把“心”当作有类似杏花特性的事物来写,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第一句“凌云见桃万事无”,从内容主题上看,“凌云”修饰“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万事无”表达出诗人见到画中凌云之桃后,内心产生的一种万事皆空、超脱尘世的感受;从语言角度,简洁有力地传达出观画瞬间的独特心境。第二句“我见杏花心亦如”,与第一句相呼应,表明见到杏花时心境同样如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之感。第三句“从此华山图籍上”,为想象的内容做铺垫,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第四句“更添潘阆倒骑驴”,运用想象的手法,将潘阆倒骑驴的形象与华山图籍联系起来,潘阆倒骑驴是一种超脱、自在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
下一篇:宋·黄庭坚《次韵道辅旅怀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