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shān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nán
shān
sān
shí
jiàn
xún
mào
shí
wàng
wàng
zhī
péng
qīn
qiú
lóng
dàng
qiān
wàn
chūn
duàn
chóu
shā
wàng
shān
rén
tiān
shì
cháng
jìng
fēng
lái
bēn
yīn
yín
sǎo
hào
cuì
xiě
guó
mén
cháng
ān
bǎi
wàn
jiā
jiā
jiā
zhāng
píng
xīn
shuí
jiā
zuì
hǎo
shān
yuàn
wéi
lín

译文

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冒着雨久站着凝望,看见你如同看见亲朋好友一样。虬龙掬手扬波,人间万里春色如洗。只是每天春雨不断,让爱山人心情发愁。阴暗的天气不会太久,虽然现在的狂风来的非常猛烈。久雨新晴,坏心情一扫而光之后,终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画泻于一国之京城的长安。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谁家的山最好看,我愿意成为他家的邻居。

逐句剖析

"南山三十里":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

# 南山:指终南山。

"不见逾一旬":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

"冒雨时立望":冒着雨久站着凝望,

"望之如朋亲":看见你如同看见亲朋好友一样。

"虬龙一掬波":虬龙掬手扬波,

# 掬波:以手掬波,此处指下雨。,龙:此指兴雨之龙。,虬:据王逸注,古代传说中谓无角的小龙;又,《说文解字》谓有角的小龙。

"洗荡千万春":人间万里春色如洗。

"日日雨不断":只是每天春雨不断,

"愁杀望山人":让爱山人心情发愁。

"天事不可长":阴暗的天气不会太久,

"劲风来如奔":虽然现在的狂风来的非常猛烈。

"阴霪一以扫":久雨新晴,坏心情一扫而光之后,

# 霪:久雨。一作霾。

"浩翠写国门":终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画泻于一国之京城的长安。

# 国门:都城之门。

"长安百万家":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

"家家张屏新":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

"谁家最好山":谁家的山最好看,

"我愿为其邻":我愿意成为他家的邻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山》是唐代贾岛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生动描绘了诗人冒雨凝望南山,以及雨后天晴山色展露的过程,开篇“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交代背景,展现对南山的牵挂;“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以巧妙比喻体现对南山的深厚情感;“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以奇特想象和夸张手法凸显南山水势的雄浑壮阔;“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直抒被雨阻隔的愁苦;“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暗示天气转变;“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则生动展现出雨后南山浩渺翠色倾至国门、如屏如画的绝美之景;最后“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以问句收尾,直抒对南山的极度喜爱。全诗通过对山景的细腻刻画,借自然山水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以及赏景时的喜悦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水势的浩荡奔放、势不可挡,以及山上翠色如水流倾泻的气势,呼应前文的雨并牵引诗人视线,引发提问与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表达出喜悦之情。

2. 分段赏析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点明南山与诗人的距离及久未相见的状况,为后文冒雨相望铺垫,流露牵挂;“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运用比喻,将南山比作亲朋好友,生动展现诗人对南山的亲近与深厚情感;“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以奇特想象将南山水势比作虬龙掬波,夸张写出水势浩大,尽显南山壮美;“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直抒胸臆,“愁杀”二字强烈表达因雨阻隔无法见南山的愁苦;“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暗示天气将变,为下文做铺垫;“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中“浩翠”描绘南山翠色无边,“写”字使山色动态化,展现雨后南山清新壮美;“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由南山联想到长安人家,以新挂屏风比喻,突出南山美景如画;“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以问句收尾,表达对南山极度喜爱,深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秋雨叹三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