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一望欲消魂":荒郊一眼望去,直叫人黯然神伤,
# 消魂:同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萦纡傍远村":泾水曲折环绕着远处的村落。
# 萦纡:旋绕曲折。,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牛马放多春草尽":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田地耕种破坏了古碑还留存着。
# 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云和积雪苍山晚":傍晚时分,云雾与积雪笼罩着苍山,
"烟伴残阳绿树昏":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 残阳:夕阳。
"数里黄沙行客路":数里黄沙铺就,那是行客前行的道路,
# 客路:一作路客。
"不堪回首思秦原":实在不忍回首遥望那秦地的原野。
唐末诗人
周朴(?~878?),唐末诗人。字见素(一作太朴),桐庐(今属浙江)人。唐末避居福州,寄食乌石山僧寺。为人高傲纵逸,淡于名利,隐居山林。喜交山僧钓叟,不乐仕进。福建观察使杨发、李诲召之不往,后被黄巢邀入伍,不从被杀。周朴作诗好苦吟,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僻苦主”之上入室者。其诗雕琢锻造,推敲锤炼,有诗名于时。今传《周太朴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描绘了春日秦国故地荒郊的景象,如泾水萦纡、春草尽竭、古碑残存、苍山积雪、残阳绿树、黄沙行客路等,展现了一片荒凉衰败之景。诗人借眼前所见之景,回顾秦国往昔强盛,感慨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抒发了怀古伤今的哀愁与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怀。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的荒凉景色(如古碑、黄沙等),由眼前衰败之景触发内心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自然生发出怀古伤今之情。寓情于景:将哀愁之情融入泾水、春草、苍山、残阳等凄凉景物的描写中,通过对荒郊破败之景的刻画,含蓄地表达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拟人:“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运用拟人,赋予“云”“雪”“烟”“阳”等人的动作情态,以细腻笔触勾勒暮色中的苍凉景象,强化景物的孤寂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荒郊一望”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动作,“欲消魂”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泾水萦纡傍远村”,描绘了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凄凉的感觉。颔联“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牛马放多春草尽”描写了牛马放牧太多导致春草稀疏的景象,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原田耕破古碑存”,田地耕种破坏了古碑还留存着,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变迁。颈联“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云和积雪苍山晚”描绘了傍晚时分,云雾与积雪笼罩着苍山的景象,给人一种苍茫、凄凉的感觉。“烟伴残阳绿树昏”,暮霭伴着夕阳让绿树变得昏暗,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尾联“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数里黄沙行客路”描绘了数里黄沙覆盖着行客的道路,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不堪回首思秦原”,诗人实在不忍回首遥望那秦地的原野,直接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此诗格律严谨,押韵精准,对仗精妙,景与情的交融体现在因景生情、化景寄情,借萧瑟之景写悲戚之情。情感基调深沉,字里行间浸透着失意与孤寂的苍凉之感。
#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这是周朴诗中的佳句。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寅宾《周姓史话》
# 通篇不入事迹,但寓深情于眺望之中,使读者即景生慨。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伯海《唐诗汇评下》
# “烟畔残阳绿树昏”,说晚景第一佳句。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通篇不入事迹,但寓深情于睇眺之中,令读者即景生慨。
清毛张健《唐体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