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游汲汲":漂泊在外的旅人匆匆忙忙地赶路,
"春气又融融":春天的气息又是那样温暖和融。
"农事蛙声里":农事在一片蛙鸣声中开展着,
"归程草色中":而我的归乡路程还在那萋萋草色之中。
"独惭出谷雨":独自惭愧已经过了谷雨时节,
"未变暖天风":却还没有感受到温暖的天气和柔和的风。
"子玉和予去":子玉和我一同在外游历,
"应怜恨不穷":应该也会怜悯我们心中那无穷无尽的遗憾和愁绪。
唐末诗人
周朴(?~878?),唐末诗人。字见素(一作太朴),桐庐(今属浙江)人。唐末避居福州,寄食乌石山僧寺。为人高傲纵逸,淡于名利,隐居山林。喜交山僧钓叟,不乐仕进。福建观察使杨发、李诲召之不往,后被黄巢邀入伍,不从被杀。周朴作诗好苦吟,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僻苦主”之上入室者。其诗雕琢锻造,推敲锤炼,有诗名于时。今传《周太朴诗》。
1. 分段赏析
首联“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以“汲汲”的行色匆匆与“融融”的春和景明形成张力,既勾勒出旅人奔波的疲惫身影,又以明媚春光反衬其内心的孤寂,奠定了“乐景哀情”的抒情基调。颔联“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妙合视听,将田间蛙鸣的喧闹与归途草色的萋萋并置,既展现乡村春日的蓬勃生机,又借“农事”暗透归乡之念,以草色的绵延隐喻归程的遥远,在盎然春意中埋下游子的惆怅。颈联“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以“惭”字为眼,借谷雨时节气候未暖的自然特征,暗喻自身仕途偃蹇、理想难伸的处境,“独”字强化孤独感,将个人际遇与节气变迁相勾连,使自然物象成为心境的映射。尾联“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直吐胸臆,即便有友人相伴同游,羁旅的漂泊感、人生的未竟之志仍萦绕心头,“恨不穷”三字凝练而沉重,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对生命遗憾的深沉慨叹。全诗以景起,以情收,对仗工整而意境浑成,在细腻的春日写生中,细腻地呈现了诗人从观照外物到反观内心的情感轨迹,于质朴语言中见出沉郁顿挫的抒情力量。
上一篇:唐·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下一篇:唐·王昌龄《杂曲歌辞·变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