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四卷天无河":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
# 天无河:月光极明亮,使银河的光也显示不出来了。河:银河。,四卷:向四处卷去。,纤云:微云。
"清风吹空月舒波":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 月舒波:月亮放出金色的光辉。古人常以金波形容月光。
"沙平水息声影绝":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
# 沙平水息:江边沙地平坦江水平静。此句写深夜之境,突出一个“静”字。
"一杯相属君当歌":斟杯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 当歌:应当吟诗。以上写中秋之夜。,君:指张署。,相属:相邀。属:劝酒。,一杯:举起一杯酒。
"君歌声酸辞且苦":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
# 君歌声酸辞且苦:指张署歌辞酸楚苦涩,此句道出张署内心蕴积。
"不能听终泪如雨":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 听终:听完。
"洞庭连天九疑高":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
# 九疑:九疑山,在湖南省宁远县。《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道州延唐县,九疑山,在县南一百里。舜所葬也。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为名。舜庙在山下。”,连天:水天相接极言洞庭湖文阔无边。,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东北部。《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江南道三:“岳州治马陵县,洞庭湖在县西一里五十步。周回二百六十里。湖口有一洲,名曹公洲。”
"蛟龙出没猩鼯号":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 号:大声号叫。,鼯:大飞鼠,生活在南方山林。,猩:猩猩,猿猴类。,蛟龙:即蛟。以其形似传说中的龙,故称蛟龙。
"十生九死到官所":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
# 官所:任官的地方,指张署贬所临武。,十生九死:即九死一生。
"幽居默默如藏逃":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 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幽居:潜居之地。
"下床畏蛇食畏药":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
# 食畏药:吃东西怕中毒。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下床畏蛇:南方多蛇,下床怕咬。
"海气湿蛰熏腥臊":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 湿蛰:在潮湿泥土里孵育出的虫蚁。此谓南方潮湿。蛰:潜伏。,海气:卑湿的空气。
"昨者州前捶大鼓":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
# 昨者:八月十四日。
"嗣皇继圣登夔皋":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 登夔皋:选用贤臣。登:进用。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继圣:继承先皇圣德。,嗣皇:继承皇位的皇帝,此指宪宗李纯;作顺宗李诵者误。
"赦书一日行万里":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
# 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
"罪从大辟皆除死":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 除死:免去死刑。,大辟:死刑。
"迁者追回流者还":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
# 流者:流放在外的人。,迁者:贬谪的官吏。
"涤瑕荡垢清朝班":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 涤瑕荡垢清朝班:此句意谓:把朝廷上的坏人清理千净。涤瑕荡垢:清洗污秽。瑕:玉石的杂质。朝清班:即清朝班。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州家申名使家抑":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
# 抑:压制。此一句句中顿挫。,使家:湖南观察使杨凭,职管州县。,申名:上报应赦名册。,州家:郴州刺史李伯康。
"坎轲只得移荆蛮":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 荆蛮:今湖北江陵。,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
"判司卑官不堪说":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
# 不堪说:不值得一说。,卑官:地位低下的小官。,判司:州府佐史自司功以下,皆称判司。
"未免捶楚尘埃间":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 尘埃间:伏地受刑。,捶楚:鞭答杖打。《隋书·高祖纪》:“(开皇十七年)三月景辰诏曰:……诸司论属官,若有愆犯,听于律外斟酌决杖。”唐沿隋制:参军一类小官稍有不慎即受鞭杖。
"同时辈流多上道":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
# 上道:踏上回京城的路。,同时辈流多:同时被贬谪流放的人。
"天路幽险难追攀":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 幽险:幽昧险碍。,天路:指进身于朝廷的道路。
"君歌且休听我歌":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
# 君歌且休听我歌:翟翚《声调谱拾遗》:“即用起处原韵,歌字韵复。复韵古人多有之。”
"我歌今与君殊科":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 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一年明月今宵多":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
# 多:谓月光之多也。指今天,即八月十五日,月亮最圆最亮。
"人生由命非由他":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 人生由命:人生中的显达与遭遇都是由天命决定。谓不必归怨使家。
"有酒不饮奈明何":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 奈明何:意谓月亮这么明,不痛饮几杯怎么对得起这美好的明月呢?以上韩公歌辞。收应起,笔力转换,高明雄秀,情韵兼美。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抒怀诗。诗中描绘了八月十五夜月明风清的景象,通过张功曹的歌声倾诉了被贬南方时“十生九死”的艰险处境与幽居避世的苦闷,以及遇赦后仍遭压制、仕途坎坷的愤懑;诗人以“人生由命非由他”自我宽慰,表面达观实则隐含对现实不公的无奈。全诗借赠别场景,既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身及同侪在政治困境中的郁愤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夸张:“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对贬谪地环境进行夸张渲染。“畏蛇”并非单纯怕蛇,是借夸张突出当地生态荒僻,毒蛇横行到影响日常起居;“食畏药”夸张呈现饮食隐患,暗示当地物资匮乏、生存条件恶劣;“海气湿蛰熏腥臊”则以夸张的气味描写,放大环境的不适与压抑,让读者深切体会诗人与友人所处环境的糟糕,为抒发愤懑情绪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勾勒月夜清寂之景后,以“一杯相属君当歌”笔锋陡转,顺势引出张署的悲歌,这段唱词成为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先以直观感受切入,直言歌声凄楚、言辞哀苦,自己听至中途便已“泪如雨下”,如此细腻刻画,将二人同病相怜的心境展露无遗。张署之歌以贬谪之苦为序章,字字血泪。南行之路,山水阻隔,长道漫漫,蛟龙潜藏,野兽悲啸,荒蛮之地风波四伏。历经“十生九死”抵达贬所,却如避祸之人般幽居度日。继而描绘南方生存之艰:毒蛇盘踞,举步惊心;蛊毒暗藏,饮食需慎;湿瘴腥臊的“海气”弥漫,令人不堪其扰。这些对恶劣自然环境的铺陈,实则是二人政治困境的隐喻写照。前文渲染的悲怆基调,在描绘大赦场景时骤然转变。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以磅礴之笔勾勒诏书颁行的盛景:鼓声震天,驿马疾驰,“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的诏令,让韩、张二人燃起回京希望。然而转折突至,因地方势力阻挠,他们仅获迁任荆蛮之地的结果。“坎轲只得移荆蛮”中“只得”二字,道尽不甘与无奈。卑微的“判司”之职,更需忍受长官责打,二人不禁喟叹“天路幽险难追攀”,将政治斗争的残酷展露无遗。张署之歌已替诗人抒发胸中块垒,故以“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巧妙过渡,转而发表议论。短短三句,既扣合“八月十五”月色,又抛出“人生由命”的宿命论调,最终以“对月畅饮”作结。表面旷达洒脱,实则暗藏深沉无奈。韩愈历经宦海沉浮,深知命运无常,所谓“人生由命非由他”,不过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妥协。月下痛饮,既是对良辰的珍惜,更是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看似豁达的表象下,藏着欲言又止的苦涩。从情感脉络看,诗歌由贬谪之悲,到大赦之喜,再至迁任之怨,最终归于无奈旷达,情感跌宕起伏,章法如惊涛拍岸,尽显一唱三叹之妙。频繁转换的韵脚与错落的音节,完美契合情感波动,使诗作兼具雄浑气势与婉转韵味。在结构层面,开篇劝酒与结尾赏月遥相呼应,简洁而精妙,苍凉意境贯穿始终,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采用近乎散文的笔调,以质朴凝练的语言直抒胸臆。诗中主客对吟、往复唱和,二人情感彼此交融,既有倾诉衷肠的真挚,又不失旷达洒脱的气度,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频繁变换韵脚,音节抑扬顿挫,随着情感的跌宕起伏而流转,将雄浑豪迈的气势与婉转细腻的情致熔于一炉。在篇章结构上,诗人以饮酒起兴,以赏月作结,首尾呼应,巧妙勾勒出完整的叙事脉络。酒与月的意象贯穿始终,不仅使诗歌结构严谨圆融,更渲染出深沉苍凉的意境,将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人生无常的慨叹,尽数融入这中秋月夜的清辉之中。
#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感慨兴。
宋黄震《黄氏日钞》卷五十九
# 起结清旷超脱,是太白风度,然亦从楚骚变来。
清汪森《韩柳诗选·韩昌黎诗》
# 《昌黎集》中,酬赠张十一功曹署诗颇多,而署诗绝不见,惟《韩子年谱》载其一篇,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亦联翩。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 言张之歌同酸苦,而己直归之于命,盖反《骚》之意,而其词气抑扬顿挫,正一篇转换用力处也(“我歌今与”句下)。
宋朱熹《韩文考异》
# 《集注》云:公与张曙以贞元二十一年二月赦自南方,俱徙掾江陵。至是俟命于郴,而作是诗,怨而不乱,有《小雅》之风。
宋何汶《竹庄诗话》
# 每读昌黎七言古诗,觉有飞舞翔翥之势。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写景语净(“沙平水息”句下)。借张作宾主,又借歌分悲乐,总是抑人扬己(“我歌今与”句下)。
明末清初朱彝尊《批韩诗》
#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得反客为主之法。观起结自知。
清汪琬《批韩诗》
# 用意在起结,中间不过述迁滴最移之苦耳。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纯用古调,无一联是律者,转韵亦极变化。
清翟翚《声调谱拾遗》
# 韩诗七古之最有停蓄顿折者。
清翁方纲《古诗选批》
# 一篇古文章法。前叙,中间以正意苦语重语作宾,避实法也。一线言中秋,中间以实为虚,亦一法也。收应起,笔力转换。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自“洞庭连天”至“难追攀”句,皆张署之歌词。末五句,韩公之歌词。
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
# 顾侠君曰:起即嵇叔夜“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意,而兴象尤清旷。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
# 三溪曰:声清句稳,无一点尘滓气,可谓不食人间烟火矣。
近代吴学濂《增评韩苏诗钞》
# 用韵殊变化,首尾极轻清之致,是以圆巧胜皆,集中亦不多见。
近代蒋抱玄《评注韩昌黎诗集》
# 此诗料峭悲凉,源出楚《骚》。入后换调,正所谓一唱三叹有遗音者矣。
近代程学恂《韩诗臆说》
# 吴北江曰:写哀之词,纳入客语,运实于虚(“海气湿蛰”句下)。一句中顿挫(“州家申名”句下)。此转尤胜(“天路幽险”句下)。高步瀛曰:以上代张署歌辞。贬谪之苦,判司之移,皆于张歌同出之,所谓避实法也(“天路幽险”句下)。以上韩公歌辞。高朗雄秀,情韵兼美(末句下)。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上一篇: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下一篇:唐·李商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