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guó
zhōu
liú
gěi
shì
shǐ
使
jūn
sān
táng
xīn
èr
shí
yǒng
·
·
běi
lóu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2
guó
zhōu
shǐ
zhái
lián
shuǐ
chí
zhú
lín
wǎng
wǎng
wéi
tíng
tái
dǎo
zhǔ
chù
wéi
sān
táng
liú
xiōng
shì
zhōng
chū
zhōu
zài
rèn
suì
zhí
xiū
rén
zhì
zhōu
zhōng
chēng
shì
zēng
shì
cóng
ér
yóu
jiān
yòu
zuò
èr
shí
shī
yǒng
shì
liú
xíng
jīng
shī
wén
shì
zhēng
zhī
liú
shàn
tóng
zuò
jùn
lóu
chéng
xiǎo
shàng
jìn
néng
huí
wǎn
jiāng
qiū
zhì
cháng
fēng
sòng
yuè
lái

译文

虢州刺史的宅邸连接着水池竹林,多处建有亭台、岛渚,将那片地方称为“三堂”。刘兄从给事中的职位外任为虢州刺史,在任多年,政务处理得当,百姓安定,州中百姓称太平无事,又对三堂多有增修装饰。他带着子弟在其中游赏,还创作了二十一首诗来歌咏这些事,诗歌在京城流传,文人争相唱和。我和刘兄交好,所以也一同创作。清晨登上郡中的北楼,一整天都舍不得返回。傍晚的天色预示着秋天将至,悠长的晚风送来了明月。

逐句剖析

"虢州刺史宅连水池竹林":虢州刺史的宅邸连接着水池竹林,

"往往为亭台岛渚":多处建有亭台、岛渚,

"目其处为三堂":将那片地方称为“三堂”。

"刘兄自给事中出刺此州":刘兄从给事中的职位外任为虢州刺史,

"在任余岁":在任多年,

"职修人治":政务处理得当,百姓安定,

"州中称无事":州中百姓称太平无事,

"颇复增饰":又对三堂多有增修装饰。

"从子弟而游其间":他带着子弟在其中游赏,

"又作二十一诗以咏其事":还创作了二十一首诗来歌咏这些事,

"流行京师":诗歌在京城流传,

"文士争和之":文人争相唱和。

"余与刘善":我和刘兄交好,

"故亦同作":所以也一同创作。

"郡楼乘晓上":清晨登上郡中的北楼,

"尽日不能回":一整天都舍不得返回。

"晚色将秋至":傍晚的天色预示着秋天将至,

"长风送月来":悠长的晚风送来了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是中唐韩愈于813年创作的唱和诗。当时虢州刺史刘伯刍将州宅园林改建为“三堂”(连水池竹林,有亭台岛渚),在任期间政务修明、州内安定,还增饰三堂,携子弟游赏并作二十一诗咏景,诗作在京城流传,文人争相唱和。韩愈因与刘伯刍交好,遂作此组诗应和,此篇为其中之一。诗歌前半部分交代三堂背景与唱和缘由,后半部分描绘清晨登北楼、终日流连,以及傍晚秋意渐生、长风送月的景致,展现了三堂的雅致与文人游赏的闲趣,语言平实晓畅,情感平和闲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和八年(813年),虢州刺史刘伯刍将州府的园林改建为三堂,并创作了二十一首诗来吟咏景致。韩愈与他相熟,便应和其诗,写下了这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郡楼乘晓上,尽日不能回”聚焦登楼之举,“乘晓上”见游赏之早,“尽日不能回”以时间之长写流连之深,不加修饰的直白叙述,将对北楼景致的沉醉藏于细节之中。“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转写傍晚景致,“晚色”“秋至”点出时节与时间,“长风送月”以动态画面收束,风之“长”、月之“来”,于平淡中见清幽意趣,景中含悠然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下一篇:唐·杜甫《寒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