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刺史宅连水池竹林":虢州刺史的宅邸连接着水池竹林,
"往往为亭台岛渚":多处建有亭台、岛渚,
"目其处为三堂":将那片地方称为“三堂”。
"刘兄自给事中出刺此州":刘兄从给事中的职位外任为虢州刺史,
"在任余岁":在任多年,
"职修人治":政务处理得当,百姓安定,
"州中称无事":州中百姓称太平无事,
"颇复增饰":又对三堂多有增修装饰。
"从子弟而游其间":他带着子弟在其中游赏,
"又作二十一诗以咏其事":还创作了二十一首诗来歌咏这些事,
"流行京师":诗歌在京城流传,
"文士争和之":文人争相唱和。
"余与刘善":我和刘兄交好,
"故亦同作":所以也一同创作。
"郡楼乘晓上":清晨登上郡中的北楼,
"尽日不能回":一整天都舍不得返回。
"晚色将秋至":傍晚的天色预示着秋天将至,
"长风送月来":悠长的晚风送来了明月。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郡楼乘晓上,尽日不能回”聚焦登楼之举,“乘晓上”见游赏之早,“尽日不能回”以时间之长写流连之深,不加修饰的直白叙述,将对北楼景致的沉醉藏于细节之中。“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转写傍晚景致,“晚色”“秋至”点出时节与时间,“长风送月”以动态画面收束,风之“长”、月之“来”,于平淡中见清幽意趣,景中含悠然心境。
上一篇:唐·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下一篇:唐·杜甫《寒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