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将雪共春":梅花与雪花一同装点春天,
"彩艳不相因":色彩艳丽却彼此不同。
"逐吹能争密":随着春风飞舞,雪花与梅花竞相繁密,
"排枝巧妒新":梅花在枝头排列,巧妙地妒忌着新景。
"谁令香满座":是谁让香气弥漫满座,
"独使净无尘":雪独自使环境洁净无尘埃。
"芳意饶呈瑞":梅花的芳香饱含祥瑞之意,
"寒光助照人":雪的寒光增添明亮照人。
"玲珑开已遍":精巧细致,已处处开放,
"点缀坐来频":雪花不断地进行点缀。
"那是俱疑似":梅雪之景让人一时都觉得似是而非,
"须知两逼真":要知道它们两者都是真实美妙的。
"荧煌初乱眼":梅雪光辉灿烂,起初让人眼花缭乱,
"浩荡忽迷神":景象壮阔,忽然令人心神迷醉。
"未许琼华比":梅雪之美不容许与琼华相比,
"从将玉树亲":人们只愿与如玉树般的梅雪亲近。
"先期迎献岁":梅雪提前迎接新年,
"更伴占兹晨":更相伴着装点这个清晨。
"愿得长辉映":希望梅雪长久相互辉映,
"轻微敢自珍":我虽渺小,怎敢不珍惜这份美好。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逐吹能争密,排枝巧妒新”:开篇点明梅雪共春的主题,“彩艳不相因”将梅花与雪的色彩艳丽进行对比,突出二者各自的独特。“逐吹能争密,排枝巧妒新”运用拟人手法,“争”“妒”赋予梅雪以人的情感,生动展现出在春风吹拂下,雪花飞舞与梅花竞密,梅花在枝头绽放似相互妒忌的活泼场景,营造出灵动的氛围。“谁令香满座,独使净无尘。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此四句从嗅觉与视觉角度描绘。“谁令香满座”写梅花飘香满座,“独使净无尘”状雪的纯净。“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进一步挖掘梅雪的内在意蕴,梅花的芳香似在呈献祥瑞,雪的寒光增添明亮,诗人借梅雪的特质,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赞颂。“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细腻描绘梅花绽放、雪花点缀的景致,展现出梅雪交织的繁密与美妙。“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则从观者感受着笔,强调梅雪虽易让人产生错觉,但它们的美却是真实可感,不容置疑,强化了梅雪之美给人的深刻印象。“荧煌初乱眼,浩荡忽迷神。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荧煌初乱眼,浩荡忽迷神”从视觉感受入手,生动表现出梅雪交相辉映的绚烂夺目,让人眼花缭乱、心神迷醉。“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将梅雪与琼华、玉树作比,突出梅雪之美难以比拟,表达诗人对梅雪的高度赞美。“先期迎献岁,更伴占兹晨。愿得长辉映,轻微敢自珍”:此四句融入诗人情感与愿望,“先期迎献岁,更伴占兹晨”点明梅雪提前迎接新年,相伴装点清晨。“愿得长辉映,轻微敢自珍”直抒胸臆,诗人希望梅雪长相伴、共辉映,即便自身渺小,也会珍惜这份美好,含蓄表达出对梅雪的眷恋与喜爱。
上一篇:唐·韩愈《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