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cháo
zhōu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xīn
céng
lán
zhōu
zhí
dào
tiān
nán
cháo
shuǐ
tóu
lǐng
piān
zhāng
lái
huá
yuè
chū
guān
shū
xìn
guò
lóng
liú
fēng
xuán
驿
cán
yún
duàn
hǎi
jìn
chéng
gēn
lǎo
shù
qiū
zhàng
yān
fēng
juǎn
jìn
yuè
míng
chū
shàng
làng
西
lóu

译文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逐句剖析

"此心曾与木兰舟":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

#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心:一作身。

"直到天南潮水头":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 潮水:河流名,今名韩江,流经潮州。潮:一作湖。

"隔岭篇章来华岳":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

# 华岳:即西岳华山。,篇章: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岭:指五岭。

"出关书信过泷流":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 泷流:即泷水,自湖南流入广东,唐时称虎溪。,关:指蓝关。

"峰悬驿路残云断":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

# 残云:零散稀疏的云。,驿路:驿道;大道。

"海浸城根老树秋":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 城根:犹城脚。一作“城闉(yīn)”。

"一夕瘴烟风卷尽":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

# 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

"月明初上浪西楼":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 浪西楼:潮州的一处楼阁,具体情况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韩潮州愈》是唐代诗人贾岛为友人韩愈贬谪潮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此心”为情感纽带,首联写诗人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情,中间两联直抒别后的景况,尾联以景结情,表达了对韩愈的关切与祝福。全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展现了诗人与韩愈患难与共的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寄韩潮州愈》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贾岛起初出家为僧,极为喜爱苦吟。因著名的“推敲”故事,得到当时文坛巨擘韩愈的赏识,进而还俗参加科举,故而他与韩愈情谊深厚。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欲迎佛骨,韩愈呈表直言恳切劝谏,此举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在奔赴任所的途中,韩愈遇到侄孙韩湘,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借此抒发内心的激愤。此诗传至京城后,贾岛阅读完毕,感慨万千,遂创作了《寄韩潮州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贬谪赠友诗。全诗以“此心”为情感纽带,先写自己的心曾与韩愈同乘木兰舟到潮州,接着写韩愈的诗章和自己的书信往来的艰辛,再以“峰悬驿路”“海浸城根”等意象渲染友人处境的凄苦,最后以景结情,希望瘴烟被风吹尽,明月照耀浪西楼,表达了对韩愈的关切与祝福。全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展现了诗人与韩愈患难与共的友情。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以景结情,为整首诗注入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望,也留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烘托:“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写险峰上是望不到尽头的驿路,海潮浸蚀着城根,以物景烘托深沉的关怀之情。

3. 分段赏析

《寄韩潮州愈》首联写意,“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诗人说自己的心曾与韩愈同乘木兰舟,一直到达天南潮水的尽头,直抒胸臆,表达出对韩愈的深情厚谊,心随友人到贬谪之地。一个“曾”字可以看出诗人与韩愈有着不同寻常的交往。“直到天南潮水头”可以看到诗人在朋友有难时对朋友的牵挂与慰藉。这首诗产生的背景是韩愈被贬,而且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们可以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忠臣遭贬黜,寒士心不平的愤懑之情。颔联写实,“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写韩愈的诗章越过五岭传到华山西麓,自己的书信出了蓝关越过泷水急流送达韩愈,体现两人虽相隔遥远,但仍有书信往来,情谊不断。此一联承上而来,表明诗人虽不能同行到潮州去,但从诗句中已然表明与韩愈之间肝胆相照,真情永驻,真可谓是“患难见真情”。颈联写悬想,“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描绘了潮州的景象,上句写山,下句写水。险峰上是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之上,而潮州滨海,海潮浸蚀着城根,环境潮湿,老树也为之含秋,暗示韩愈被贬后处境的凄苦。此一联,诗人通过物景描写来表现了深沉的关怀之情。尾联写祝愿,“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诗人想象有一天狂风将瘴气扫除干净,明月初上照耀浪西楼,寓意着希望韩愈能摆脱困境,迎来光明。“瘴烟”即瘴气,是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山林间因湿热蒸发而产生的一种能致人疾病的气体。这里也包含一定的寓意,就是暗示了韩愈蒙受的打击迫害,所受的冤屈。“浪西楼”即在西楼上看海浪。此一联以景结情,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能深切体会到诗人贾岛期望友人韩愈无辜被贬的冤屈能大白于天下的急切心情,也能感受到他对韩愈所给予的真挚安慰。在诗歌写作技巧层面,贾岛此诗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好收吾骨瘴江边”一句形成了巧妙呼应。然而,贾岛并未延续韩愈诗句中的绝望与悲戚,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为整首诗注入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望。

4. 作品点评

《寄韩潮州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贾岛与韩愈之间的真挚友情。这八句诗犹如澄澈的清泉,每一字、每一句都源自诗人的肺腑。从语言风格来看,此诗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极为相似,二者宛如和诗一般。正因二人情谊深厚,心意相通,正可谓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先生作诗,不过仍是平常心思、平常律格,而读之每每见其别出尖新者,只为其炼句、炼字,真如五伐毛、三洗髓,不肯一笔犹乎前人也。一、二,只是言刻刻思欲买船来看;三、四,只是言刻刻疑有诗文见寄也。一解皆用头上“此心”二字,一直贯下(首四句下)。“残云断”、“老树秋”、言意中时望有此一夕也;风卷瘴烟,月明初上者,喻言必有天聪忽开、此心得白之日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局法高超,庸肤剥尽。起是单刀直入。下六言皆托言心到之境。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起超(首二句下)。言韩之来书(“隔岭篇章”句下)。言己之寄书(“出关书信”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许期高深,摅写缥缈,两俱极境,不可复形拟矣。

明末清初谭宗《近体秋阳》

# 起笔最奇。凡人寄诗,只言别后相忆耳,此独追至文公初贬时……次联方写今日事。

明末清初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超逸(首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笔势突兀之至,然用法稍变。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起手十四字不可划断,笔力奇横。意境宏阔,音节高朗,长江七律内有数之作。

现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

# 起笔超超元箸,三句谓韩寄诗与己,四句谓己寄书与韩。五句束住自己一面,六句束住韩一面,结句紧跟六句来,但就韩言,而己之思韩即在其中,正应起处“心”、“到”二字,诗律精妙如此。

现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引许印芳、沈归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春风》

下一篇: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歌舞一作伤阌乡县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