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春风":扬州有十里的春风,
"二分明月":恰似扬州昔日二分明月的美好景色。
"蕊仙飞下琼楼":琼花像蕊宫仙子从玉楼飞下。
# 琼楼:形容华美的建筑物。
"看冰花翦翦":花瓣如冰,散发出寒意,
# 翦翦:一作剪剪。
"拥碎玉成毬":如碎玉般抱成花球。
"想长日、":想象它整日、
"云阶伫立":伫立在云阶,
# 云阶:高阶。
"太真肌骨":有着杨贵妃般丰腴的肌骨,
# 太真:即唐明皇贵妃杨玉环。
"飞燕风流":也有赵飞燕绰约轻盈的风姿。
# 飞燕: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敛群芳、":它收敛了群芳的、
"清丽精神":清丽神韵,
"都付扬州":都赋予了扬州。
"雨窗数朵":在雨后的窗前,几朵花儿映入眼帘,
"梦惊回、":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天际香浮":满屋飘溢着琼花的芳香。
"似阆苑花神":琼花好似阆苑花神,
# 阆苑:传说中的神仙住处。
"怜人冷落":怜悯着人的孤独冷落,
"骑鹤来游":骑着仙鹤来游历。
"为问竹西风景":不禁想问那竹西亭畔的风景如今怎样,
# 竹西:竹西亭,在扬州城北门外。这里是指扬州而言。
"长空淡、":高空淡远、
"烟水悠悠":烟水悠悠茫茫。
"又黄昏":黄昏时分,
"羌管孤城":远处传来羌笛声的孤城,
"吹起新愁":笛声勾起我新的愁绪。
"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天下唯有扬州后土殿前生长着一株琼花,
"此聚八仙大率相类":聚八仙花大致与之相似,
"而不同者有三":但有三个不同之处:
"琼花大而瓣厚":琼花花朵大且花瓣厚,
"其色淡黄":颜色淡黄,
"聚八仙花小而瓣薄":聚八仙花花朵小且花瓣薄,
"其色微青":颜色偏青,
"不同者一也":这是第一个不同点。
"琼花叶柔而莹泽":琼花叶片柔软有光泽,
"聚八仙叶粗而有芒":聚八仙叶片粗糙有细刺,
"不同者二也":这是第二个不同点。
"琼花蕊与花平":琼花花蕊与花瓣齐平,
"不结子而香":不结果实但有香气,
"聚八仙蕊低于花":聚八仙花蕊低于花瓣,
"结子而不香":结果实但无香,
"不同者三也":这是第三个不同点。
"友人折赠数枝":友人折了几枝送我,
"云移根自鄱阳之洪氏":说这是从鄱阳洪氏家族移栽来的。
"赋而感之":我为此作词抒怀,
"其调曰扬州慢":词牌名为《扬州慢》。
南宋词人
赵以夫(1189~1256),南宋词人。字用父,号虚斋、芝山老人,长乐(今属福建)人。嘉定十年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嘉熙初为枢密院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被罢免。不久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诏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赵以夫工词,时与刘克庄、孙惟信等唱和,词风工丽。著有《虚斋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慢词,也是一首咏花词。描绘了琼花如仙子临凡的绰约风姿,以冰玉为喻写其清丽,融入扬州风物与神话想象。通过雨窗惊梦、花神骑鹤的虚幻笔触,在烟水黄昏中透露出若有若无的闲愁。
2. 写作手法
想象:“十里春风,二分明月”突破时空限制,以夸张的想象构建出琼花绽放的宏大背景,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氛围。虚实结合:“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由实写瓶插琼花转入虚写花神骑鹤的奇幻想象,虚实相生,既突出琼花仙姿,又暗含对扬州往昔繁华的追忆。对比:上阕极写琼花“拥碎玉成毬”的绝代风姿,下阕转写“羌管孤城”的萧瑟现实,通过昔盛今衰的强烈反差,凸显词人深沉的历史幻灭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冰花剪,拥碎玉成毬”这九个字,将琼花剔透如冰、温润似玉的特质刻画得尤为传神。紧接着“敛群芳、清丽精神”七字,更是精妙地勾勒出琼花集百花之长的独特韵致。后面的词句虽然稍显平常,但到了下阕,整首词的意境却陡然提升。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这要从琼花本身的特质说起。琼花不仅姿容绝世,更兼品性高洁,实为花中珍品。自古以来,琼花就与扬州密不可分,所以文人墨客吟咏琼花时,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扬州这座古城。下阕“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一句,描绘了这样一个情景:细雨轻敲窗棂,将人从午睡中唤醒,抬眼望去,案头几枝琼花静静绽放,幽香浮动,仿佛弥漫了整个天际。这琼花从何而来?若直白道出是友人相赠,便失了韵味,也难以展开下文,故而词人选择以虚笔写来。“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三句,将琼花比作天上仙苑的花神,因怜惜词人孤寂,特意乘鹤自扬州而来探望。既然“花神”来自扬州,自然要向她询问扬州近况,这就引出“为问竹西风景”之句。其实不必询问,词人心中早已知晓扬州“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荒凉景象,只是不忍直接描写这般令人伤怀的景致,故而笔锋一转,写道:“长空淡、烟水悠悠。”这看似闲笔的七个字,实则蕴含无限情思,写得极为精妙。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字里行间透出无尽落寞与惆怅。词人平生创作了大量咏花之作,此词本为咏花而作,却在不经意间道尽盛衰之感,终成绝唱,足见咏物词之精髓在于超脱物象之外。
上一篇:宋·胡仲弓《一志》
下一篇:宋·吴淑姬《小重山·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