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huáng
tái
shàng
chuī
xiāo

朝代:宋作者:张炎浏览量:3
shuǐ
guó
jiā
cūn
yǐn
làng
yóu
guàn
zhàn
huā
shēn
yóu
bàn
miàn
céng
shī
湿
shān
qīng
dào
jiāng
kōng
suì
wǎn
táo
hái
tàn
piāo
líng
yīn
chéng
xìng
zuì
mèng
xǐng
shí
què
shì
shān
yīn
tóu
xián
juàn
chóu
jìng
zhào
huā
nán
xún
fēng
miǎo
miǎo
yún
tuō
xuě
diào
hán
qīng
yuǎn
liú
guāng
wàn
hún
cuò
rèn
zhú
huán
yíng
yuán
lái
shì
tiān
shàng
tài
zhēn
rén
zhào
zhǔ
簿
yáo
jiāng
rén
fēng
liú
yùn
jiè
fàng
qíng
huā
liǔ
lǎo
zhī
jiāng
zhì
kuàng
wèi
rán
hào
péng
zhǔ
zhī

译文

以船为家漂泊水乡,隐居渔村古地,常年流连在繁花深处。还记得,当年琵琶半掩,青衫曾沾湿泪痕。谁料江面空阔暮年将至,在桃叶渡口,仍自伤飘零。乘着兴致,醉意入梦,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山阴。闲居无事懒得召唤同伴,独自划船隐入芦花丛,俗世之人难以寻见。风声渺远、暮色中白云似拖着残雪,独自垂钓清冷江面。向远方追溯流逝的时光,恍惚错认、芦苇竹影当作浩瀚仙境。原来这是、天界太乙真人的居所。赵主簿,是姚江人。他风度潇洒,富有才情,沉溺于花前柳下的生活,如今年纪渐长,即将步入老年,心中不免生出凄凉之感。因为他号“孤篷”,嘱托我为他写一篇词。

逐句剖析

"水国浮家":以船为家漂泊水乡,

"渔村古隐":隐居渔村古地,

"浪游惯占花深":常年流连在繁花深处。

"犹记得、":还记得,

"琵琶半面":当年琵琶半掩,

"曾湿衫青":青衫曾沾湿泪痕。

"不道江空岁晚":谁料江面空阔暮年将至,

"桃叶渡、":在桃叶渡口,

"还叹飘零":仍自伤飘零。

"因乘兴":乘着兴致,

"醉梦醒时":醉意入梦,醒来,

"却是山阴":却发现自己身处山阴。

"投闲倦呼俦侣":闲居无事懒得召唤同伴,

"竟棹入芦花":独自划船隐入芦花丛,

"俗客难寻":俗世之人难以寻见。

"风渺渺、":风声渺远、

"云拖暮雪":暮色中白云似拖着残雪,

"独钓寒清":独自垂钓清冷江面。

"远溯流光万里":向远方追溯流逝的时光,

"浑错认、":恍惚错认、

"叶竹寰瀛":芦苇竹影当作浩瀚仙境。

"元来是、":原来这是、

"天上太乙真人":天界太乙真人的居所。

"赵主簿":赵主簿,

"姚江人也":是姚江人。

"风流蕴藉":他风度潇洒,

"放情花柳":富有才情,沉溺于花前柳下的生活,

"老之将至":如今年纪渐长,即将步入老年,

"况味凄然":心中不免生出凄凉之感。

"以其号孤篷":因为他号“孤篷”,

"嘱余赋之":嘱托我为他写一篇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南宋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赠友词,以友人赵主簿的号“孤篷”为题。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写友人漂泊江湖的凄凉况味与隐逸山水的闲适心境。上片以白描手法追忆其“浮家浪游”的往事,借“琵琶半面”“桃叶渡”等意象暗含身世飘零之感;下片转写闲居芦花的隐逸生活,以“风渺渺”“云拖暮雪”渲染清冷意境,结句“天上太乙真人”暗含对友人超然物外的期许。词作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通过虚实相生的时空转换,既展现文人雅士的江湖情结,又暗含对人生漂泊的哲思,在宋词中具有典型的隐逸词风与文人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就描绘出一幅江湖隐士的生活图景。“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短短三句,用了三组意象。“浮家”和“古隐”,让人感觉到此人一生漂泊,身世坎坷;“浪游”与“花深”又展现出他不拘小节、潇洒风流的一面。“琵琶半面,曾湿衫青”,这里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把琵琶女泪湿青衫的那种悲戚,用来比喻自己人生的沧桑,仿佛在说“同是天涯沦落人”。“桃叶渡”用的是王献之的典故,把自己的飘零身世放到历史的背景中去,显得更加深沉。最后以“山阴”作结,“山阴”既代表会稽的山水美景,暗指王子猷雪夜访戴的魏晋风度。下片笔锋一转,“投闲倦呼俦侣”,写出了词人对尘世的厌倦,只想独自垂钓。“芦花”这个意象和上片的“渔村”相呼应,暗示了他隐逸的心志。“风渺渺、云拖暮雪”,描绘出一幅苍茫的天地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独钓的人就好像太乙真人一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结尾把人间的孤舟想象成仙界的灵槎,既符合他“孤篷”的称号,又用道家的超然态度化解了前面漂泊的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下一篇:宋·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