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重读罢":重新读完《黄庭经》,
"掩卷对寒檠":合上书卷,面对清冷的灯盏。
"发为忧时白":头发因为担忧时世而变白,
"心因学道清":内心因为学习道家思想而变得清明。
# 因:原作同,据四库本改。
"一窗秋月色":透过窗户看到秋夜的月色,
"四壁夜蛩声":四周墙壁传来夜晚蟋蟀的叫声。
"坐倦闲欹枕":久坐疲倦,随意斜靠着枕头,
"诗成梦不成":诗写成了,却难以入眠进入梦乡。
元代诗人
黄庚(?~?),元代诗人。字星甫,号月屋。天台(今属浙江)人,一说临海人。曾为太学生,宋亡科举废,浪迹江湖,着意为诗文。参加宋遗民诗社活动,在越中诗社以《枕易》诗试为第一。其诗颇为当时推重,体格虽沿江湖派,然颇有风致婉约之语,与晚唐人为近。著有诗集《月屋漫稿》1卷、《月屋樵吟》4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开篇点明自己在秋夜重读道家养生修仙的经典《黄庭经》,“重读”二字暗示诗人对其内容的重视与反复思考。“掩卷对寒檠”,读完经书后,诗人面对寒灯独坐,“寒”字不仅点明灯的清冷,也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此联为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袒露。“发为忧时白”,表明诗人因对时世的忧虑,致使头发变白,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心。“心因学道清”,则表达诗人通过学习道家思想,内心变得澄澈,试图在学道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与上联的清冷孤寂氛围相呼应,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颈联:从描写内心转向描绘秋夜之景。“一窗秋月色”,清冷的秋夜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室内,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四壁夜蛩声”,四周墙壁传来蟋蟀的叫声,以动衬静,更显秋夜的寂静。这两句通过对秋夜月色和蛩声的描写,借景抒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时世的忧虑,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尾联:“坐倦闲攲枕”,诗人久坐感到疲倦,便随意斜靠着枕头,表现出一种慵懒与闲适。然而,“诗成梦不成”,诗人诗兴大发,虽疲倦却因诗的思绪而难以入眠,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展现出来,呼应前文对时世的忧虑和学道的感悟,使整首诗在孤寂与思考中结束。
上一篇:宋·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下一篇:宋·晁端礼《鹊桥仙·从来因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