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酒伴":回忆少年时期当年的酒友,
# 年时:过去,从前。
"年时去处":当年一同游玩的地方,
# 去处:到过的地方。
"年时春色":当年的春日景色。
"清明又近也":清明节又要临近了,
"却天涯为客":可自己却远在天涯,漂泊为客。
"念过眼、":想到过去的时光,
"光阴难再得":一去不复返,难以再次拥有了。
"想前欢、":想起以前的欢乐时光、
"尽成陈迹":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的事情。
"登临恨无语":登上高处,心中满是遗憾却无话可说,
"把阑干暗拍":只能暗自拍打着栏杆。
# 阑干: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北宋词人
曹组(?~?),北宋词人。初字彦章,后字符宠,一作元宠,颍昌阳翟(今河南许昌)人。宣和三年特命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换武阶,任阁门宣赞舍人,为睿思殿应制。曹组性滑稽。政和年间,他以谐谑词闻名都下,时人称之“滑稽无赖之魁”。其现存词中,滑稽调笑者甚少,而多咏吟闲情小景、抒发羁旅情怀,造语新雅工稳。代表作品有《寒食辇下》《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婆罗门引·望月》等。著有《箕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此为一首情深意切的怀人词作。词人于清明时节重返旧地,触景生情,思绪瞬间被拉回往昔与挚友把酒言欢、共赏春色的美好时光。如今故友星散,昔日欢愉皆成过眼云烟,词作借今昔对比,将孤身一人的寂寥、岁月匆匆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前尘往事的深切缅怀,无声中传递出词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惆怅与苦闷,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2. 写作手法
白描:“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简洁地勾勒出过去与朋友一起饮酒作乐的情景、常去的地方以及当时美好的春光,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饰,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将往昔的美好场景如实地呈现出来,给人一种简洁而真切的感受,典型地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特点。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三句,词人以“年时”起笔,追忆往昔某次游宴之景,从后文可知,那是清明时节的欢愉时光。连续三次以“年时”领起,笔力遒劲,构思新颖独特。随后笔锋陡转,聚焦眼前:清明将至,春景依旧明媚,重临旧地,风物未改,然而昔日同饮共游的友人却远在他乡,无法再同赏春光、把酒言欢。旧景新情的强烈对比,自然而然地勾起词人对往昔同游者的深切怀念。下阕由景及情,抒发深沉感慨。词人先是感叹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曾经的美好岁月转瞬即逝。“想前欢、尽成陈迹”紧承上文,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之意,道出人生无常,昔日的欢乐美好,如今皆已成过往云烟。“登临恨无语”,此处“登临”之地正是上阕提及的旧游之处,而“无语”的怅惘,源于昔日酒伴漂泊天涯,身边再无知心之人可倾诉衷肠。一个“恨”字,既饱含寻觅不到知音共话的遗憾,更蕴含着对逝去光阴不可复返的痛惜。词至结尾,“把阑干暗拍”,词人借这一动作,将内心无法排遣的幽恨与苦闷尽数展现。凭栏而立时,万千愁绪翻涌,却无处诉说,只能暗自拍击阑干聊以自慰,生动勾勒出一位苦闷彷徨的文人形象。
上一篇:宋·张炎《凤凰台上忆吹箫》
下一篇:宋·黄庚《秋夜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