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xiāng
·
·
西
běi
yǒu
gāo
lóu

朝代:宋作者:方千里浏览量:3
西
běi
yǒu
gāo
lóu
dàn
ǎi
cán
yān
jiàn
jiàn
shōu
zhèn
liáng
fēng
shēng
xiù
sōu
sōu
xīn
zhú
nián
huá
gǔn
gǔn
liú
huā
huì
mǎn
qián
tóu
lǎo
lǎn
xīn
qíng
wàn
shì
xiū
lán
gān
huí
móu
jiǎo
shēng
zhōng
huàn
chóu

译文

西北方向矗立着高楼。轻薄的云气、残留的烟雾渐渐消散。几阵凉风吹进旅客的衣袖,飕飕作响。心情随着年华如滚滚江水般流逝。眼前满是花卉。人老迈又慵懒,对万事都已看淡作罢。独自倚靠栏杆,一句话也说不出,回头望去。在鼓角的声响中,唤起满心的愁绪。

逐句剖析

"西北有高楼":西北方向矗立着高楼。

"淡霭残烟渐渐收":轻薄的云气、残留的烟雾渐渐消散。

"几阵凉风生客袖":几阵凉风吹进旅客的衣袖,

"飕飕":飕飕作响。

"心逐年华衮衮流":心情随着年华如滚滚江水般流逝。

# 衮衮:相继不绝。

"花卉满前头":眼前满是花卉。

"老懒心情万事休":人老迈又慵懒,对万事都已看淡作罢。

"独倚栏干无一语":独自倚靠栏杆,一句话也说不出,

"回眸":回头望去。

"鼓角声中唤起愁":在鼓角的声响中,唤起满心的愁绪。

# 鼓角:古诗文中常以鼓、角引发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乡子·西北有高楼》为宋代词人方千里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围绕客居愁绪与暮年孤寂心境展开描摹,上片以“西北高楼”起笔,借“淡霭残烟”“凉风飕飕”的秋日景象,烘托时光如“衮衮流”水般逝去的怅惘;下片虽见“花卉满前头”的繁盛,却因“老懒心情”顿生万事皆休之感,独倚栏杆时,远处鼓角声骤然唤起愁绪,将个人衰颓之叹与苍凉的时代氛围连接起来。全词以“淡霭”“凉风”“花卉”“鼓角”等意象叠加,营造出了苍凉而伤感的氛围,细腻展现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与客居孤寂的深沉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方千里(?~?),宋代词人。信安(今浙江衢州)人。曾任舒州签判。其工诗词,和词的艺术成就,“如苏轼之和陶,虽天然谐约,终有芒忽之差,然亦私唐摹晋帖,几于乱真”,陈廷焯称其“字字婉约,老境可叹”。其代表作品有《和清真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偏安之际,词人方千里追慕周邦彦词风,于羁旅途中登高望远、触景兴怀。其将个人对年华老去的喟叹,与对时代动荡的隐忧相融合,词里“鼓角声中唤起愁”的意象,侧面映射出彼时军事纷扰的局势,尽显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复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词,通过描绘西北高楼、淡霭残烟、凉风萧瑟等秋日景象,以及独倚栏干、鼓角惊愁等场景,描写了游子客居他乡的孤寂生活,表达了面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与人生失意的深沉愁绪。

2. 写作手法

化用:“西北有高楼”化用《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典故,原诗以高楼弦歌暗喻知音难觅的孤寂,在此词中沿用此典,却将高楼意象与羁旅愁思结合,赋予其更深沉的苍茫感。叠字:“飕飕”​​:以叠字摹写凉风穿袖的触感,既点明了秋意萧瑟的听觉意象,又暗含时光流逝的凛冽感。

3. 分段赏析

“西北有高楼。淡霭残烟渐渐收”,开篇勾勒远景,“西北有高楼”点明方位与主体,简洁勾勒画面;“淡霭残烟渐渐收”描绘天空景象,霭、烟渐收,营造出清旷又略带疏落的氛围,为下文抒情铺垫环境底色,以静景起笔,暗藏心境的幽微。“几阵凉风生客袖,飕飕。心逐年华衮衮流”,“几阵凉风”打破静景,“生客袖”点明人物身份,“飕飕”摹写风声,触觉与听觉交融。“心逐年华衮衮流”转至抒情,以“心逐”关联凉风带来的感怀,“衮衮流”化抽象年华、心绪为滚滚江流,形象展现岁月流逝、客居愁绪随年华奔涌的怅惘。“花卉满前头。老懒心情万事休”,“花卉满前头”呈现近景生机,却与“老懒心情”形成反差。“老懒”道尽暮气,“万事休”强化对世事的淡漠与无奈,以乐景衬哀情,凸显人对现实的疏离,在花卉繁盛中,见出心境的寂寥与消沉。“独倚栏干无一语,回眸。鼓角声中唤起愁”,“独倚栏干”刻画孤独姿态,“无一语”强化沉默中的压抑;“回眸”一转,鼓角声起,打破沉默。“唤起愁”,将前文积累的客居、年华、消沉等情绪,借鼓角这一氛围感的声音,彻底激发,让愁绪在声响中弥漫,使全词情感在沉默与喧闹的交织中达至高潮,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毛幵《画堂春·华灯收尽雪初残》

下一篇:宋·张炎《清平乐·平原放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