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
·
shū
tiān
qīng

朝代:宋作者:邓剡浏览量:3
shū
tiān
qīng
zhěn
diàn
liáng
shēng
jǐng
zuò
qiū
shēng
shuí
niàn
shēn
qīng
qiān
piāo
líng
mèng
duàn
tái
chéng
yuè
dàn
cháo
píng
biàn
便
xié
jiǔ
fǎng
访
xīn
tíng
jiàn
dāng
shí
wáng
xiè
zhái
yān
cǎo
qīng
qīng

译文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逐句剖析

"疏雨洗天清":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

"枕簟凉生":枕席生凉,

# 枕簟:枕头和竹席。

"井梧一叶做秋声":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

"谁念客身轻似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

# 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千里飘零":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梦断古台城":一梦醒来,古台城上,

# 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月淡潮平":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

# 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言语篇》记晋南渡士大夫“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饮宴。周侯(顗)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便须:即便。

"不见当时王谢宅":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

# 王谢宅:指东晋王、谢士族的宅邸。

"烟草青青":惟见烟草青青。

# 烟草:被烟岚笼罩着的草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是南宋诗人邓剡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以“疏雨洗天清”起笔,秋雨涤荡天空带来凉意浸席,梧桐一叶落、秋声破暑,词人借自然更迭暗喻世事兴衰、盛极必衰之理,继而“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由景及人,将个人辗转如萍的命运与邦国倾覆的时代悲剧相融合,尽显飘零之痛、亡国之悲。下片“梦断古台城”拉回现实,月色黯淡、江潮无声,故都呈现萧瑟之态,词人运用“新亭对泣”典故与“王谢宅”荒芜之景,借古伤今,道尽朝代兴亡的沧桑之感。全词融情于景,在今昔对照中倾泻亡国之恨,映照黎民苦难,情悲韵长,亡国之叹萦绕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爱国词人

邓剡(1232~1303),宋元词人。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历任宗正寺簿、秘书丞、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邓剡的诗文词在当时俱有名,文如《文丞相传》《文丞相督府忠义传》等,多记宋末史事及忠烈之士,材料翔实,文笔精练,忠义之气溢于言表。词作如《念奴娇》《满江红》等,往往以悲壮之语,写国破家亡之痛,感慨深沉。代表作有《文天祥墓志铭》等。著有《中斋集》《东海集》《续宋书》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十六年(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溃败,邓剡不幸被俘,自此与文天祥一同踏上北迁之路。途经建康时,面对故国倾覆的残景,身世飘零的悲怆,邓剡怀着满腔沉痛,挥笔写下词作,以词寄情,字字泣血,将亡国之痛与个人际遇融入笔端,成为其心境与时代沧桑的生动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感今词。全词借秋雨、落叶、古台城等萧瑟意象,以“客身如叶”的漂泊感和“王谢宅空”的今昔对比,抒发了对故国沦亡的哀痛与自身流离无依的悲凉,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慨叹。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词借景抒情,用“枕簟”生凉、落叶送“秋声”等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内心的亡国之痛和对乱离中的人民的同情。烘托:“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场雨过后,枕席生凉,庭院的梧桐叶落带来了秋天的声音,借景物的描写烘托了全词感怀的气氛。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疏雨洗天清”,以凝练之笔绘出雨后碧空如洗之景,“洗”字灵动鲜活,既点出天气变化,又为全词铺陈出清冷基调,顺势引出对秋意与身世的感慨。“枕簟凉生”承接上文,视角从环境转向人物感受,借枕席生凉之态,巧妙勾连外在秋寒与内心孤寂,为抒发漂泊之情蓄势。“井桐一叶做秋声”捕捉井边梧桐一叶飘落的细微之景,这秋声既是自然韵律,更暗藏词人对岁月流逝、身世浮沉的悲叹,与后文“客身轻似叶”遥相呼应。“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直抒胸臆,以反问强化孤独无依之感,将客居之身喻为飘叶,“千里”更凸显漂泊之遥,道尽异乡游子的孤寂无奈。下片“梦断古台城”,笔锋一转,由现实入梦境再返现实,借古台城这一历史意象,将词境从个人身世延展至历史纵深,为怀古之情埋下线索。“月淡潮平”勾勒出静谧的月夜江景,清冷寂寥之境中,暗含对历史兴衰的喟叹,达到情景交融之妙。“便须携酒访新亭”化用典故,“便须”二字尽显词人急切抒怀之意,欲效古人于新亭饮酒慨叹家国兴衰,将个人心绪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末句“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以景收束,昔日王谢宅邸的繁华与眼前荒烟蔓草形成鲜明对照,借景抒情,含蓄深沉地表达出对历史更迭、人生无常的无尽感慨,意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全词文辞尽显情致,语言明快晓畅,结尾二句以景语寄情,将深慨寓于苍茫之境,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词“情见乎辞”,语言明快,结尾二句移情于景,寄慨深远。

清学者张宗橚《词林纪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调笑令·心素》

下一篇:宋·艾性夫《春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