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淡淡雨潇潇":愁云惨淡,雨一直下个不停。
# 潇潇:一作萧萧。
"暮暮复朝朝":从早到晚,何时是个尽头。
"别来应是":分别后你对我必然如此,
"眉峰翠减":像春山一样弯曲的眉毛翠色减淡,
# 翠减: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
"腕玉香销":手腕上的香也淡了。
# 腕玉:即玉腕的倒置。
"小轩独坐相思处":独坐在阁楼上,相思难遣,
# 小轩:带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情绪好无聊":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眼前只有一丛萱草,
# 萱草:又名谖草,俗名黄花菜、金针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以为可使人忘忧。故又名忘忧草。
"几竿修竹":几竿修长的竹子,
# 修:长。
"数叶芭蕉":以及数叶芭蕉。
南宋词人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籍贯南昌(今属江西)。乾道二年进士。因仕途不顺,不慕富贵,隐居丘壑以终。石孝友能诗,以词知名。其词长调多投献之作,风格端庄;小令以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为主题,善用俚语、俗语。清人李调元誉之为“词中白描高手”(《雨村词话》)。代表作品有《眼儿媚》《阮郎归》《浪淘沙》《惜奴娇》等。著有《金谷遗音》。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是一首怀人词,可能是忆内之作。词中“淡淡”暮阴霾的天色,“潇潇”状淅沥的雨声,以此交织成有声有色的惨淡画面,为写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直白的叙述,生动地展现了相思之情的沉重和苦涩。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对方的深深思念,更引发了人们对相思之情的共鸣和深思。
2. 写作手法
叠字:“淡淡”、“潇潇”、“暮暮”、“朝朝”四个叠字,以声传情,用得自然而巧妙。“暮暮”、“朝朝”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沉闷、迷蒙、凄冷的氛围。作者怀人的心曲寓于客体环境,愁云与愁绪、雨声与心声交织融合,雨不断,思无穷,愁不绝,彼此相生相衬。象征:以“萱草”、“修竹”、“芭蕉”等物象象征情思的手法,一句一景,又合成一体,含有不尽之意。融情入景,正是一种“以实为虚”,悠然不尽的妙结。虚实结合:“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等句,从对方的角度着笔,借人映己,运实于虚,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既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又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景寄情,愁云惨淡,风雨潇潇,暮暮朝朝。叠字“淡淡”“潇潇”“暮暮”“朝朝”,以声传情,用得自然而巧妙。“淡淡”暮阴霾的天色,“潇潇”状淅沥的雨,以此交织成有声有色的惨淡画面,为写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暮暮”、“朝朝”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沉闷、迷蒙、凄冷的氛围。“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这三句,是思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词,勾勒出对方因相思而憔悴的样子,从对方着笔,运实于虚,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下片直抒孤寂,“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上句描画形影孤单,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下句直言此时情怀。一个“独”字,写出了孤独抑郁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惆怅,直抒胸臆,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结尾“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芭蕉,在此都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4. 作品点评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这是一首描绘作者于绵绵春雨中思念恋人的词作,字里行间满溢愁苦。愁云淡淡,春雨绵长,其间孤寂之绪已然自现,而作者更系心于恋人别后是否容颜憔悴。
下一篇:宋·王炎《江城子·癸酉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