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3
gān
jǐng
duō
jǐng
jié
hóu
huà
wéi
hàn
jiù
xiōng
zhōng
wén
sān
wēi
jiǒng
zhòng
shuǐ
bié
yíng
liú
lěng
shèng
bīng
xuě
ān
bēi
lái
wèi
jiě

译文

非常干渴时遇到甜水井,打水太多,井快要干涸。水进入喉咙就变成汗水,不能缓解胸腔中的燥热。我听说三危山的露水,远远地和其他水不同。它的颜色像琉璃一样晶莹,它的寒冷胜过冰雪。怎么能得到一杯来,替我解除这干渴。

逐句剖析

"大渴遇甘井":非常干渴时遇到甜水井,

"汲多井欲竭":打水太多,井快要干涸。

"入喉化为汗":水进入喉咙就变成汗水,

"不救胸中热":不能缓解胸腔中的燥热。

"吾闻三危露":我听说三危山的露水,

"迥与众水别":远远地和其他水不同。

"其色莹琉璃":它的颜色像琉璃一样晶莹,

"其冷胜冰雪":它的寒冷胜过冰雪。

"安得一杯来":怎么能得到一杯来,

"为我解此渴":替我解除这干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大热五首(其三)》是南宋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先写大热天里,人极度干渴时遇到甘井,可汲水过多导致井将干涸,且水入喉即化为汗,无法缓解燥热的无奈;后写听闻三危露与众不同,色泽如琉璃、寒冷胜冰雪,抒发对其能解干渴的渴望。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的酷热难耐与想象中清凉之水的美好对比,语言质朴直白,真切地展现了大热天的干渴之苦,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戴复古是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其创作兼具晚唐诗风与江西诗派的特点,不少诗作蕴含爱国情怀,还真实反映了百姓的苦难,具有现实价值。他所处的南宋,朝廷腐朽,虽有报国之心,却难以施展抱负。作为江湖诗派的领军人物,戴复古作诗注重苦吟锤炼,其五言律诗常聚焦人情世故,风格清新刚健,灵动明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大渴遇甘井,汲多井欲竭”,开篇直写干渴中的境遇。“大渴”点出极度的焦渴,“遇甘井”本是慰藉,却因“汲多井欲竭”生出新的无奈,为解渴而过量取水,竟让井快要干涸,既写出干渴的程度,又显处境的窘迫,语言直白如话,却极具生活实感。“入喉化为汗,不救胸中热”,续写饮水后的徒劳。水刚入喉就化作汗水淌出,丝毫无法缓解胸腔里的燥热,“化为汗”的细节夸张却真实,将酷热难耐的感受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仿佛亲身体验那份焦渴无措。“吾闻三危露,迥与众水别”,笔锋一转,由现实转入想象。“三危露”是传说中的清凉之水,“迥与众水别”强调其独特,为下文铺垫对清凉的向往,从无奈的现实转向虚幻的希冀,情感有了起伏。“其色莹琉璃,其冷胜冰雪”,具体描绘想象中的三危露。“莹琉璃”写其色泽晶莹剔透,“胜冰雪”言其寒冷刺骨,用鲜明的意象勾勒出清凉的极致,与前文的酷热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对清凉的渴求。“安得一杯来,为我解此渴”,以直白的问句收束,将渴望推向顶点。“安得”二字满含迫切与无奈,仿佛能听到诗人焦渴中的呼喊,让全诗的情感在朴素的语言中更具冲击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补之《流民》

下一篇:宋·陈长方《示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