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光转树":晴朗的阳光在树林间流转,
"晓气分岚":清晨的雾气在山间弥散开来,
"何人野渡横舟":不知是谁在野渡横着小船。
"断柳枯蝉":岸边是折断的柳枝和枯槁的蝉,
"凉意正满西州":西州处处充满了凉意。
"匆匆载花载酒":匆匆忙忙地带着鲜花和美酒,
"便无情、":即便没有什么情思、
"也自风流":也自有一番风流姿态。
"芳昼短":美好的白昼如此短暂,
"奈不堪深夜":无奈难以忍受漫长的黑夜,
"秉烛来游":只好拿着蜡烛前来游览。
"谁识山中朝暮":有谁能真正懂得山中的清晨与傍晚呢?
"向白云一笑":对着白云微微一笑,
"今古无愁":仿佛从古至今都没有忧愁。
"散发吟商":披散着头发吟唱着秋天的歌曲,
# 吟商:吟曲。
"此兴万里悠悠":这份兴致悠远绵长。
"清狂未应似我":如此清狂的人应该不会像我一样吧,
"倚高寒、":靠着高寒之处、
"隔水呼鸥":隔着水面呼唤着海鸥。
"须待月":必须要等待月亮升起,
"许多清、":将许多清幽的感觉,
# 清:清致。
"都付与秋":都交付给这秋天。
"隐吹箫":(有人)隐隐约约地吹起箫来,
"余倚歌而和":我随着箫声唱和。
"天阔秋高":天空辽阔,
"光景奇绝":风光景色奇妙绝美,
"与姜白石垂虹夜游":这与姜白石当年在垂虹桥夜游的情景,
"同一清致也":有着同样清幽雅致的情致。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1. 分段赏析
词前小序以“清致”点明主旨,既赞西湖秋光奇绝,亦以姜夔(姜白石)垂虹夜游的雅事自况,暗含对“清空骚雅”词风的追慕,字里行间流露对故都杭州的眷恋与遗民情怀的深沉寄托。上阕“晴光转树,晓气分岚,何人野渡横舟。断柳枯蝉,凉意正满西州”五句,以细腻笔触描绘秋晨景色。晨光在树间流转,晓雾在山岚中分散,野渡孤舟静卧,柳枝凋零寒蝉鸣叫,共同构成一幅凄清的秋晨图。“匆匆载花载酒,便无情、也自风流。芳昼短,奈不堪深夜,秉烛来游”以下,笔锋一转,写及时行乐之趣。即便无情之人,见此景也会风流自赏。白昼短暂,更显夜游之珍贵。下阕“谁识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无愁”三句,直抒超脱之怀。笑对白云,古今忧愁皆忘,展现豁达胸襟。“散发吟商,此兴万里悠悠。清狂未应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鸥”四句,写隐逸生活的自在。披发长吟,兴致悠远;独立寒秋,隔水唤鸥,清狂之态跃然纸上。结尾“须待月,许多清、都付与秋”三句,以明月清秋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华岳《河魨》
下一篇:宋·石介《宋颂九首·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