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屿
shì

朝代:宋作者:黄庚浏览量:3
​sōng
yīn
cǎo
jìng​
​huǎn
yín
qióng
qiū
yǒu
xiān
hán
huā
róng
zhōu
yān
dí​​
sēng
yáng
zhōng
​huí
shǒu
lái
shí
bái
yún
shēn
chóng​​

译文

松树的浓荫遮蔽了草间的小路,让人难以看清,诗人拖着吟诗用的竹杖,缓缓地漫步前行。秋天的鹤姿态高洁,仿佛带着仙气,寒冷中的花朵虽美,却不妖艳,保持着自然质朴的本色。在渔洲的烟雾弥漫的水边,传来悠扬的笛声,夕阳下,僧寺的钟声悠然回荡。诗人回首望去,来时的路已被层层白云遮掩,那层层叠叠的白云,不知到底有多厚。

逐句剖析

"松阴迷草径":松树的浓荫遮蔽了草间的小路,让人难以看清,

"缓步曳吟筇":诗人拖着吟诗用的竹杖,缓缓地漫步前行。

"秋鹤有仙意":秋天的鹤姿态高洁,仿佛带着仙气,

"寒花无冶容":寒冷中的花朵虽美,却不妖艳,保持着自然质朴的本色。

"渔洲烟浦笛":在渔洲的烟雾弥漫的水边,传来悠扬的笛声,

"僧寺夕阳钟":夕阳下,僧寺的钟声悠然回荡。

"回首来时路":诗人回首望去,来时的路已被层层白云遮掩,

"白云深几重":那层层叠叠的白云,不知到底有多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屿即事》是元代诗人黄庚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屿漫步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通过松阴、草径、秋鹤、寒花、渔笛、僧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且超脱尘世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内心的闲适与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诗人

黄庚(?~?),元代诗人。字星甫,号月屋。天台(今属浙江)人,一说临海人。曾为太学生,宋亡科举废,浪迹江湖,着意为诗文。参加宋遗民诗社活动,在越中诗社以《枕易》诗试为第一。其诗颇为当时推重,体格虽沿江湖派,然颇有风致婉约之语,与晚唐人为近。著有诗集《月屋漫稿》1卷、《月屋樵吟》4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松阴迷草径,缓步曳吟筇”描绘了诗人漫步西屿时的宁静场景。松树的浓荫遮蔽了小径,使道路显得幽深而迷蒙,诗人手持吟杖,缓步前行,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这里的“松阴”和“草径”不仅描绘出自然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而“缓步曳吟筇”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悠然漫步的姿态,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颔联:“秋鹤有仙意,寒花无冶容”通过对秋鹤和寒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清幽意境。秋鹤姿态高洁,仿佛带有仙气,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而寒花虽美,却不妖艳,保持着一种自然质朴的本色。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追求高洁、淡泊名利的情怀。颈联:“渔洲烟浦笛,僧寺夕阳钟”将视角转向远处,描绘了渔洲和僧寺的景象。渔洲上,烟雾弥漫,传来悠扬的笛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夕阳下,僧寺的钟声回荡,更添一份深远与宁静。这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以动衬静,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宁静意境。尾联:“回首来时路,白云深几重”以诗人回首来时路作为结尾,来时的道路已被层层白云遮掩,给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这里的“白云”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纯净与高远,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尘世的超然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空灵之美,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玉娘《从军行》

下一篇:宋·郑刚中《天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