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奂半天上":高敞华美的楼阁矗立在半空中,
# 轮奂:高大华美。
"胜概压南楼":南楼的胜概也不能同它比肩。
# 南楼:在湖北鄂城县南。
"筹边独坐":你独坐阁上筹策御边,
# 独坐:一个人坐着。
"岂欲登览快双眸":不单是为了满足观景的快感。
# 快:快感。
"浪说胸吞云梦":别止说胸中能吞纳云梦的幅员,
"直把气吞残虏":你的浩气直把残剩的金虏尽行席卷,
"西北望神州":朝着西北时时眺望沦陷的中原。
# 西北望神州:朝着西北时时眺望沦陷的中原。
"百载好机会":千载难逢的战机就在眼前,
# 百载:百年。谓时间长久。
"人事恨悠悠":只可叹人事上总有无止尽的恨憾。
"骑黄鹤":王子安在这里骑鹤登仙,
# 骑黄鹤:词出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赋鹦鹉":祢衡在这里写下《鹦鹉》的赋篇,
# 赋鹦鹉:吞云楼近鹦鹉洲,东汉名士祢衡曾在洲上作《鹦鹉赋》。
"谩风流":都已算不上什么风流事件。
# 风流:犹遗风;流风余韵。
"岳王祠畔":看岳王祠畔杨柳如烟,
# 岳王祠:惨死在秦桧手中的抗金名将岳飞的祠堂。直至宋宁宗时才追封为鄂王、建立祠庙。
"杨柳烟锁古今愁":古往今来的愁意凝聚不散。
# 烟锁:烟雾笼罩。
"整顿乾坤手段":你的手段足以去再造河山,
# 乾坤:称天地。,整顿:整饬,整治。
"指授英雄方略":你的方略足以向英雄授传,
# 方略:计划;权谋;策略。,指授:指导;传授。
"雅志若为酬":可高尚的抱负又何从施展。
# 雅志:平素的意愿。
"杯酒不在手":如果手中不时时举起酒盏,
"双鬓恐惊秋":只怕会惊异地发现,两鬓上已是秋霜一片。
# 惊秋:秋令蓦地来到。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登楼题材的作品。描绘了鄂州吞云楼高耸入云、气势压过南楼的壮观景象,词人登楼并非只为赏景,而是心怀筹边大计,渴望像古人一样气吞残虏,收复西北失地。表达自己整顿乾坤、实现报国雅志却难以酬愿的无奈,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与壮志未酬的悲愤。
2. 写作手法
对比:“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将吞云楼与南楼作对比,以著名的南楼衬托吞云楼的雄伟壮观,同时“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又将李侍郎为筹边独坐与庾亮登南楼的风流雅事对比,突出李侍郎的忧国忠心。用典:“骑黄鹤”化用黄鹤楼传说(《列仙传》载费祎乘黄鹤登仙),代指鄂州的地标与历史底蕴。“赋鹦鹉”典出祢衡《鹦鹉赋》。东汉祢衡曾在江夏(今鄂州)作《鹦鹉赋》,借鹦鹉抒发身世感慨,后遭杀害。以黄鹤楼的浪漫传说和祢衡的才高气傲,暗喻鄂州的人文风流,同时借祢衡的悲剧命运,隐含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为下片“古今愁”埋下伏笔。夸张:“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登上吞云楼后,北望中原时词人心中涌起的气吞残虏的豪迈气概,凸显出词人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正面描写:“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直接描写吞云楼的华美壮观,说它高耸入云,其胜景压倒了武昌的南楼,从正面展现出吞云楼的宏伟气势,给人以直观的感受,让读者能清晰地想象出吞云楼的高大与不凡。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突兀起笔,紧扣吞云楼主题,尽显其巍峨壮美之姿。首句从远处仰观视角切入,直抒对高楼耸入云端的赞叹,以正面描写凸显楼体气势;次句巧用对比,以南楼为参照——这座在诗词中久负盛名、承载着东晋庾亮秋夜雅集典故的名胜,竟被吞云楼的雄姿所压。李季允与庾亮身份职务相似,如此对比,暗含对李季允的赞誉,虽稍显夸张,却也符合应酬之作的惯例。笔锋骤转,“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打破常规。常人登此华楼,本应尽览风光、畅意开怀,可身负筹边重任的李侍郎却无心赏景,他独坐高楼,只为勘察地形、谋划破敌良策。这与庾亮南楼雅集的风流韵事形成鲜明对照,更衬出李侍郎的忧国情怀。“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三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登此高楼,何止“胸吞云梦”的豪迈,北望中原,词人胸中激荡着气吞残虏的壮志,至此,词作的现实意义全然彰显——作者并非单纯赞美楼阁或恭维楼主人,而是借登楼之举,抒发收复失地的家国豪情。下片巧妙融合景致、情思与历史遗迹,延续“人事恨悠悠”的深沉慨叹。极目远眺,黄鹤楼映入眼帘,崔颢笔下“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寂寥、“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怅惘,与眼前之景交织。江中的鹦鹉洲,承载着祢衡《鹦鹉赋》的才情与悲剧;黄鹄山下,旌忠坊旁,岳王祠畔杨柳葱郁,却掩不住英雄蒙冤的遗恨。岳飞毕生“收拾旧山河”的宏愿,竟毁于投降派之手,如此悲壮往事,怎能不令人扼腕?词人借此寄寓自身壮志未酬的愁绪,将对中原沦陷的痛心、对英雄忠魂的追思,化作对李侍郎的殷切期望:“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然而,收复中原之路道阻且长,词人心中凄怆难掩,只能借酒消愁,慨叹“愁添鬓发秋”。
4. 作品点评
纵观全词,登楼所见之景,无论是“骑黄鹤,赋鹦鹉”的历史遗迹,还是“岳王祠畔杨柳”的眼前风光,皆与报国之志紧密相连。楼与人、情与景浑然一体,既绘出楼阁之形,更传尽人物之神,在豪情壮采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强烈跳动。
# 将景、情和历史陈迹融为一体,抒发“人事恨悠悠”的感慨。
傅德岷
上一篇:宋·林逋《宿洞霄宫》